2021年3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26期(总第355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教师介入策略
■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 陈彬
《教育导报》2021年第26期(总第3554期) 导报三版

体育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园环境,因地制宜地把各种不同的户外场地创设成不同的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的体育活动形式。体育区域活动虽然强调幼儿的自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如何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作用,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其中,适宜的介入时机是影响教师行为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笔者提出以下介入策略。

一、结合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教师进行介入

教师要观察分析幼儿言行,适时介入与支持。看一段教师写的课堂实录——

纸布区新投放了宣传背景布做成的“打地鼠”材料,几个小朋友把它铺到了地上,却玩起了跳格子的游戏。

我走过去,试图把布拉起来让孩子发现这是一个打地鼠的材料,可是他们继续跳房子没理我。我突然意识到此刻他们并不需要我,于是在旁边观察。

玩了好一会儿,西西发现:这张大布的四个角上有绳子,四个小朋友各自抓住绳子,把这块布绷了起来,几个男孩子跑过来躲在下面,眼尖的蕾蕾发现了旁边的充气棒,他们玩起了打地鼠的游戏。又过了好一会,西西觉得没意思想离开了,这时我和配班老师加入了他们,我们将布举得一边高一边低并不断变换,难度一增加,激发了孩子们新的兴趣。在孩子们玩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又把这块布挂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投篮网,孩子们找来布球、纸球,又开始玩起了投篮的游戏……

在此案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于新材料的态度与自己预期的游戏玩法不太一致的时候,想到的是马上告诉幼儿游戏的玩法,但幼儿对老师的介入置之不理,让老师意识到这是一次“无效介入”,于是立即退出游戏,观察幼儿,等待时机。在发现幼儿游戏兴趣逐渐减弱的时候,老师把握了介入的时机,和配班老师一起通过调整游戏材料的难度来成功激发新的兴趣。这次介入推动了游戏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了新的经验,是一次有效的介入。

为此,我们总结出教师有效介入幼儿游戏的依据:①介入是否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让幼儿所接受?②介入是否能支持幼儿解决难题,获得新的经验?③介入是否能提高游戏兴趣、推动游戏发展?④介入是否协调解决问题,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同时,教师在介入时需要考虑:幼儿需要怎样的帮助;介入的方式;介入后可能会引起的反应;介入是否留给了幼儿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退出后幼儿游戏能否继续等。

必须注意的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出现不安全因素、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幼儿游离于自主活动等等,教师要立即介入。

二、适时回应支持,教师灵活运用指导策略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体育区域活动作为自主活动,教师需要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理解自主游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在自主游戏中的定位。以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适时回应和支持幼儿游戏。

(二)利用材料环境,支持指导幼儿。首先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我们投放了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有声响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或利用材料引入游戏情节,如在车行区利用皮球及时加入快递员的游戏情节,重新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或改变材料难度,设置不同玩法,激发幼儿兴趣。

其次,调节幼儿游戏行为。第一,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点。体育区域活动中,一些动作的难点,往往不易掌握,我们往往利用材料来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点。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投掷的角度,老师在投掷方向的前面挂上一根绳子,把投掷的角度通过绳子具体化,更容易让幼儿掌握。第二,调控幼儿的行为。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新材料或喜欢的游戏往往会玩得过度兴奋,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存在如活动量大、易发生碰撞等不安全隐患。如针对幼儿开小车活动量大、易发生碰撞等问题,老师提供了拱形门、竹梯、长凳、木墩、大型玩具等材料,引导幼儿搭建了山洞、 S形的弯道、加油站等,玩起了车队的游戏,调整了活动量,同时还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致,活动也变得更加有序。

(三)利用伙伴因素,指导支持幼儿。同伴群体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混龄混班体育区域活动,为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相互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充分利用伙伴因素,通过大带小、同伴互助等活动,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观察、模仿、学习,提高运动技能,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勇敢精神,同时,还发展了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能力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