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5期(总第300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三招预防孩子成为“问题少年”
■本报记者 胡敏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5期(总第3002期) 导报二版
一个人从出生时完全自然的生物人,到成为能够独立理解并按照社会行为规范行事的社会人,需要18年,这中间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帮助预防孩子成为“问题少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三方面。

情感培养——不再冷漠,懂得人间温情

在对“问题少年”做心理评估时,李玫瑾发现,他们在普通学校上课有障碍,主要有3个原因:能力问题、性格问题、情感问题,这3个因素植根于早期的培养。

“情感问题是最好解决的,不违反社会人格的人,只要给他情感,就很容易改变。”李玫瑾说,“一个人到成年非常冷漠很大程度上跟早年抚养期有关。”1岁之内就是一个心理时期,当一个人满足你的时候,这个人的声音、气味、相貌能够带来安全感和快乐的情绪。如果这“第一个人”不断换人,这种依恋就无法形成。

在0—3岁,只要孩子痛苦时能帮助他,有稳定的环境、稳定的抚养人,孩子就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得情感培养。6—12岁是依恋后期,在小学阶段,如果班主任能够从一年级延续到六年级,孩子的性情可能更稳定。12岁之前孩子身高还没达到成人的高度,无论体力上、需要上、对外界的交流上,都有弱小、依恋的心理。所以,12岁之前的抚养是重中之重。

李玫瑾认为,12岁之前孩子的情感培养得越好,今后见到人就越亲;如果他0—3岁情感不到位,对人就会冷漠,甚至敌对;如果成年人只关注做事,从来对人没有兴趣,很可能是3岁之前情感养育不到位。

性格培养——自我管理,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

“性格决定命运,不仅决定成就与否,还决定终生是否幸福。”李玫瑾说,孩子要知道,遇到冲突要学会交流,要学会自我克制,抵制诱惑,学会分享,学会等待。

性格被称为社会行为方式,跟言语一样,是后天形成的。性格形成建立在情感基础上。李玫瑾赞成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方式,父母既要和善地对待孩子,也要坚定地让他看到父母要坚持的东西。

性格教育看起来更像学校教育,实际上是管理的雏形。老师首先要跟孩子有情感,第二个才是立规矩。李玫瑾认为,具体可以分为3个步骤:第一是“定规矩”,孩子要知道什么事是不行的,学校、家庭中有规矩,法律是所有成年人的规矩。第二是“守规矩”,坚定地告诉孩子“对不起,这事不能做。”第三是告诉他,闹不能解决问题,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沟通的机会,形成沟通的习惯,而不是一说话就给他堵回去。哪怕他说得不对,也要和善而坚定地听他说,听完之后,再说自己的看法。

能力培养——发现爱好,对未来树立信心

李玫瑾曾与北京市海淀区法官尚秀云合作,对少年犯罪的孩子做评估,发现这些孩子情感大多是有的,性格缺陷最明显,因为性格缺陷能学不学,很多孩子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学习,在复杂的环境下,很快开始犯罪。李玫瑾团队帮助这些孩子的方式,是唤起他们的情感,告诉他们一些调整性格的办法,最后跟孩子探讨能干什么,给孩子们树立信心。

李玫瑾认为,青春期应该跟孩子探讨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内容,如“你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事情、擅长什么?”李玫瑾的观点是,孩子不是泥材,而是天然的玉石,要按照他的材料制造他,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模子制作。

一些“问题孩子”,他们的能力特殊,普通学校的学习课程无法表现他的才能。作为老师,要帮助他分析自我的价值。这些孩子只是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不擅长,家庭和学校要一起发现他们擅长的一面。

李玫瑾认为,学校还要做一件重要的事——建立预防欺凌的评估机制。孩子们入学后,找出哪些孩子容易成为被欺负的人,哪些孩子容易成为欺负别人的人。容易被欺负的孩子都比较孤独,没有同伴,老师和同学要帮助他们改变孤独的状态。容易欺负别人的孩子多数是家中比较溺爱,性格任性霸道,要给他讲法律知识,让他知道欺负别人构成违法怎么处置;如果学校和父母都管不了,可以考虑寻求工读学校、心理专家等社会力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