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32期(总第356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交六课” 用课程连接世界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温春蓉
《教育导报》2021年第32期(总第3560期) 导报三版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温春蓉

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实验学校,我校实施了“一交六课”为主线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一交”,指国际交流课程,它包含师生出境、出国的交流、培训与游学,接待外国师生的活动。国际交流课程让师生与外国友人面对面互动,是培养师生国际交往能力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在新冠疫情下,借助云端,我们依然保持了与友好学校的交流互动。

“六课”即专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一带一路”课程、学科课程、兴趣课程、社区课程。这些课程肩负中华文化的传承,又承载着国际素养的培养。

专项课程是指由专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学校以《双流区国际理解教育读本》为教材,由外教和英语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包含多国礼仪、节日、环境保护、饮食交通、童话故事等,学生在提升语言的同时,感受异国文化,开阔视野。

传统文化课程,树立文化认同和自信。游学活动“走进历史,眉山访苏”“走访川菜博物馆”“非遗课堂”,让师生体验家乡的文化历史,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经典诵读、书法、武术、野小子舞蹈等活动,将中华经典再次演绎。

“一带一路”课程。学校举办了主题为“‘一带一路’学知识一班一国看世界”系列活动。“一带一路”知识也融入学校的学业评价,融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闯关,促进学生去了解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历史、文学、地理知识等。

学科课程。学科渗透作为国际理解教育主渠道,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容。例如,在四年级语文课“神话”单元的教学中,老师以“创世神话”为话题,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学习了中国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继而了解日本、印度、罗马的创世神话,并开展比较阅读,发现异同,文明互鉴。

兴趣课程。每周五下午的兴趣走班课程,学校提供了80多种学习选择,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素养。“世界之窗”“外教带我看世界”“英语戏剧”“小语种兴趣课”(日语、法语、韩语、泰语)……从趣味、人文、科技、创新为出发点,培养有特长和个性的学生。

社区课程。在社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活动对象是外籍人士,让外籍人士了解真实的中国,体验中国文化。我校组织来访的泰国师生,走进社区服务中心,向艺术家学习书法,开展包饺子等民俗活动。社区课程是在新时代下,讲述中国故事,文化输出的有效途径。

除“六课”外,学校还开设了对外汉语课程。通过“中美教师交换”“中泰教师交换”活动,选派教师去国外教授汉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同时,为外国学生编写《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对外汉语读本》,开设专门汉语课,书法武术等艺术体验活动。

通过“一交六课”,让世界走进课堂,润物细无声,让国际理解教育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