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35期(总第356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党史教育教学中体现问题导向
■贾雪枫
《教育导报》2021年第35期(总第3563期) 导报三版

■贾雪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教学的殷殷希望,说明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的问题,不仅是党史教育学习的要求,更是所有教学实践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追寻为什么,更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贯彻和落实问题导向的原则策略。

一、新条件下的问题导向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党史教育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虚无主义的挑战。党史教育要体现问题导向,让历史活起来。教学是一个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实体系统。教师和学生互为充要条件,无师即无生,反之,无生也无师。从教师角度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努力实践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启发、探究都要以问题为支撑,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很多情况下,课堂教学存在启而不发、调而不动的现象。

现代信息技术已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手段,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教学中技术运用越来越成为背景。技术的发展使党史的表现形态和学习途径多样化,通过图文、视频、智能体验等形式可以让党史教育“活”起来,但各种思想纷争也可能乘机侵入,虚无历史、娱乐历史的现象也可能消解党史教育学习。这样在党史教育学习中,教师为“师”的责任将更多地集中于解惑和传道上。在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解释中,增强学生对党的历史的认同。教师的教学要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关注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传授转变为问题对话,把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活动组织转变为基于资源的问题学习。历史教学向着问题导向方向发展,怎样传道,怎样解惑,把总书记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的问题切实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中。使问题具有探究和合作解决的价值,就是需要认真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导向教学的三三原则

问题教学需要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但是,怎样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切入点,却是颇为令人头痛的难题。问题导向的三三原则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

真实、激趣、合距是问题提出的三原则。第一,问题的真实性原则。问题是真问题,不能是伪问题,假问题。第二,问题的激趣性原则。问题是能引起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不能是随口和应的浅问题,更不能是学生不屑一顾的碎问题。第三,问题的合距性原则。问题是切合学生发展水平的问题,是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前提、力所能及的问题,不是学生不能理解、望而生畏的问题。

价值、研究、发展是问题导向的三原则。第一,问题的价值导向原则。问题是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指向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自己能够为国家社会做什么的问题。第二,问题的研究导向原则。问题是能引起学生探究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生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第三,问题的发展导向原则。问题是层层深入的问题,是步步惊心、环环相扣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某类现象产生恒久注意,能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兴趣的问题。

三、问题导向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提出好问题考验教师专业水平。在问题导向的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从理论层面上要解决好深入与浅出问题,从实践层面上要解决问题提出的策略。

深入和浅出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所谓深入是要解决教学中提出什么问题的问题。备课要深入,深入强调的是学科专业要扎实,弄通弄透将要教学的内容;所谓浅出是要解决教学中怎样提出问题的问题。教学要浅出,浅出强调的是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够明白的方式和语言教给学生。从深入到浅出的关键是如何化深入为浅出。不深入胸无目标,提不出问题,更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预判性,遇到生成性问题时束手无策,深入已不易;不浅出则会照搬书本,学生不能理解,要么出现茶壶装汤圆——有货倒不出现象,要么不会引导学生生成性学习,浅出更困难。

在处理好深入与浅出问题基础上,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策略有六个要求:第一,问题要有指向性。问题应具有路标和拄杖的作用,使学生得以在此问题基础上思考。第二,问题要有挑战性。问题不应是学生轻易就能解决的,要让学生花费相应的精力才能解决。第三,问题要有针对性。问题不能游离于教学的主线索之外,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主线展开。第四,问题要有依托性。问题不能凭空生发,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产生证据意识。第五,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不能过大过细,要有递进,大问题可以划分为串联的小问题。第六,问题要有逻辑性。问题不能杂乱无章,问题之间要形成逻辑关系。

问题导向教学虽是老话新谈,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学背景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更好地成为为学生解惑、向学生传道的良师益友,显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本组文章系四川省名师名校长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