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36期(总第356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家长给孩子布置作业不可取
■仲崇高
《教育导报》2021年第36期(总第3564期) 导报二版

前几天收到一个五年级孩子的来信。信里写道:今天,又是补作业的一天。一大早,我就来干活,煮早餐、吃早餐、做家务。好不容易做完家务,又该写作业了,真是没完没了了。我妈说:“如果你在考试前做不完我给你买的那三本达标卷,你就完了。”我该怎么办啊?还有一个星期就要考试了,星期二至星期五下午我都要上补习班,只有星期一不上。难道我回来不用出去玩,一直在家里写作业?星期六、星期天又要复习,又要赶作业,我到底该怎么办?我现在压力山大,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些。

读着孩子短短的来信,我都有一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在教育部强化作业管理,要求作业不出校门的同时,一些家长却在给孩子加码各种作业,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

一些家长会把自己未了的心结、梦想强加到孩子的头上,或者在吃尽了生活的苦之后,终于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不断给孩子加压,希望孩子能用十几年求学的辛苦换回今后几十年生活的轻松。

但这种做法可能得不偿失,并不可取。

布置作业是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活。教师都是持证上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课教师留的作业,一般都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适量性的特点。而且,教师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提高。作业要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宜少而精,忌多而杂。不能只是为了让孩子“不闲着”而随意布置作业。

有个小故事,说明了孩子“闲着”的重要性:一天深夜,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发现有一个学生仍然在实验室忙碌着。“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卢瑟福问道。“我在工作。”学生回答。“那么,你白天做了什么?”卢瑟福又问。“我也工作。”学生回答。“那么,你早晨也工作吗?”“是的,教授,早晨我也工作。”学生带着谦恭的表情,并等待着导师的赞许。卢瑟福沉吟了一下,随即问道:“可是,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都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作业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常说,“贪多嚼不烂。”如果作业太多,就会挤占学生休息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休息好,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做作业也就变成了“磨洋工”。如果没有深入思考,那学生可能根本没有真正消化所学的内容,只是为了作业而做作业。

教师留的作业并非布置完就了事,后续还要通过收交、批阅和讲解等环节,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及时地反馈。

心理学中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关于“反馈效应”的实验:一个是心理学家C· C·罗西和 L· K·亨利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及时获得自己的学习结果将对他们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反馈越快越好。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立刻得到点评指导,比过一段时间再得到点评指导效果要好得多。还有一个是心理学家赫洛克做的实验。通过实验,他发现,学习者哪怕始终受到批评,也会比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得不到任何反馈取得的进步要大。这一现象也叫“赫洛克效应”。它告诉我们,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相比于教师,家长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更何况大多数家长对学科内容都不了解、不熟悉,甚至不懂。所以,家长布置作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作业的量也比较随意,可能只是觉得孩子比较闲,为了填补孩子的空白时间,就顺手拿来几套试卷扔给孩子。家长往往不会批阅,甚至没有能力检查对错。没有反馈的作业,孩子既无从得知对错,更难以理解为什么错,无法解开疑惑,作业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白白浪费了孩子休息、娱乐、思考的时间。

因此,家长给孩子布置作业的做法不可取。当然,家长也不应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当甩手掌柜,而应该主动地多和老师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求,积极配合老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