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38期(总第356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全阅读:让学习在校园真实发生
■本报记者 夏应霞
话题《教育导报》2021年第38期(总第3566期) 导报三版

编者按

人间四月天,读书正当时。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这一天,我们总会去思考和阅读有关的话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点亮人生。”这些话说明,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史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受教育的历程,就是阅读的历程。

毋庸置疑,学校就是“读书之地”,它是有着浓郁阅读氛围的“精神家园”:“大读书人”引领“小读书人”爱读书、读好书、用好书,慢慢养成其习惯、丰厚其精神土壤,立德树人。近年来,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提出了“全阅读”的理念,形成“阅读主体‘全员’、阅读内容‘全容’、阅读方式‘全息’、阅读空间‘全域’、阅读效果‘全面’”的“全阅读”育人模式。

成都市人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艳(中)给孩子们讲故事(陈建勇摄)

一个主题

构建“全阅读”支持系统

4月,草长莺飞,树木葱茏,走进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迎面而来的是春天、是书本、是阅读。

教学楼前有一本书籍雕塑,镌刻着一行字“每个人的故事都很重要”;墙面上一个个与书相关的奖牌非常醒目——“阅读改变中国”全国书香校园、四川省十大书香校园、成都市十佳书香校园、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示范基地……书籍、书架、孩子们的作品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这是一所以阅读为特色的城市小学。

校长刘艳说:“自2008年金牛区启动儿童阅读行动计划之后,阅读就成为学校的关键词。十余年的时间里,从丰富的阅读活动,到安静的阅读课堂,再到特色的阅读课程——经历了阅读活动化、课堂化,正逐渐走向课程化的发展。经过持续努力,我们构建了‘全阅读’的课程体系,在阅读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现在,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存在几大问题。第一,儿童阅读内容窄化,难以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形成;第二,儿童阅读空间狭隘,难以实现线上线下融通;第三,儿童阅读指导不力,难以提供深度系统支持。”谈起这个话题,副校长李兰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比如,阅读内容上,以指向提高智力水平的获取知识性阅读居多,指向建构精神世界的文学欣赏性阅读较少,发展社会能力的生活实用性阅读较少。阅读空间上,在新媒体时代,阅读随手可得、触手可及,但阅读时间变得零碎而割裂,造成“浅阅读”“泛阅读”。支持系统上,教师缺乏阅读专业指导能力,家庭缺乏陪伴能力,社会缺乏品质支持,三者缺乏“结盟”,学校缺乏系统的儿童阅读课程支持。

从三个显著问题着手,人北小学探索“全阅读”教育改革,13年来,形成了“五全引领,四维驱动,圈圈循环”的“全阅读”育人模式。

何谓“全阅读”?李兰说,“全阅读”是指将阅读贯穿于学习与发展始终,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进而提升学生基础学力、丰盈学生心灵和促进学生创意表达的阅读样态,其核心理念是“让阅读成为丰盈心灵与绽放精彩的源泉”。

“全阅读”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五全”,即:阅读主体“全员”,聚焦学生阅读,教师、家长、作家、编辑、社区阅读志愿者等全员共同“协助”;阅读内容“全容”,丰富的各领域书籍,无形的成长和生活,都是阅读的内容;阅读方式“全息”,视觉、听觉、触摸……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阅读;阅读空间“全域”,线下、线上阅读互为补充和促进;阅读效果“全面”,师生多元智能协同发展,终身学力茁壮成长,精神心灵丰盈明亮。

提供阅读“全内容”。学校确立了“全阅读”课程总目标和低中高三个学段目标,从兴趣、习惯、能力、阅读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依据全阅读目标,制定了各学科阅读书目,为学校、班级、家庭购书提供“全营养菜单”。学校每年寒暑假组织“全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依据主题和问题不同,量身定制阅读书目和阅读内容。全学科阅读书目和生活实践阅读书目共同帮助学生实现读“有形的文字+无形的生活”的“全阅读”。

开掘阅读“全时空”。学校倡导开展每日家庭亲子共读30分钟,鼓励每周社区(图书馆)阅读1小时,抓牢抓实学校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随时、随处、真实发生。目前学校固化下来每周两节阅读课、“全阅读”晨诵、“全阅读”月、“全阅读”假日4个板块的时间。

赋能阅读“全协助”。组建教师阅读联盟、开展教师阅读沙龙活动,培养“有回应能力”的教师;建设家长学堂、提供有创意的亲子阅读实践活动项目、“全阅读校车”网络课堂,培养“有回应能力”的家长;走进社区,通过“百姓故事会”、“金牛教育坝坝宴”、“金牛教育面对面”,影响“有回应能力”的社区志愿者、亲朋乡邻。学校、家庭、社区三者齐心合力,从根本上保障了优质阅读环境的建设。

通过内容、时间、支持系统的构建,形成并不断健全阅读课程体系后,2017年,学校担任金牛区阅读联盟学区学区长,通过阅读种子共育、阅读资源共享、阅读活动共办、阅读生态共构四种途径,实现联盟内阅读资源的共建共享,人北“全阅读”经验在金牛区全面推广。

一个案例

“书中书”带来的教育

在五年级,人手一本《我妈说——十二个孩子和妈妈的故事》。李兰用这本书进行阅读拓展教学已是第二年了,其衍生出来的“书中书”成为阅读点亮人生的经典案例。

2019年,李兰在阅读课上带领全班孩子共读了《我妈说》这本散文集,书中讲述了12个儿童文学作家小时候与妈妈的故事,文章共同点是围绕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来表现妈妈的形象,展现“我”和妈妈的深情。“我想,这个题材正是孩子们最想表达的话题啊!”经由整本书阅读,李兰要求学生也以“我妈说”的一句话为线索,写出妈妈生动的形象,用生活中的细节表达深情。没想到,孩子们创作热情高涨,最后采用“文章众筹”的方式,集体“出版”了《我妈说——43个孩子和妈妈的故事》。

“发怒如火龙的妈妈”“温柔起来可以把我的心融化掉的妈妈”“超人妈妈”“经常超速行驶的妈妈”……打开孩子们自己设计“书”,孩子们稚嫩的字迹表达出对母亲的真情。目录也是充满童真——“我

妈说:‘Please fasten your seat-belt’”“我妈说:‘背打直!’”“我妈说:‘你是不是欠收拾!’”“我妈说:‘你死定了!’”……每篇文章,孩子们都画了有趣的配图,再现了和妈妈相处中那些难忘的片断。

“我们折腾出一个层层叠叠的‘套娃系列’活动——写文章、反复打磨;创作能‘图文合奏’的插画;设计内涵独特的封面扉页;请校长、家长给书写序;举行盛大颁奖典礼,自己给自己颁发创意奖项、设计创意奖状;把‘业余编辑’的成果寄给专业编辑部,写信告诉他们这本‘业余书’的诞生过程,请教他们问题;把整个创作过程改编成‘快板词’,在区世界读书日荐书活动上推荐自己的书……”李兰在《做一个善于“即席创作”的教师》中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

书做出来后,孩子们决定寄一本书给“千寻”编辑部,感恩他们的作品催生的集体智慧。李兰特地让每个孩子写一封信给编辑部的编辑,讲述这本书的“诞生记”,也可以请教问题。数天后,一大摞信和卡片寄了回来!编辑们给每一个“小笔友”都回了信,甚至包括一个“没有写名字的小朋友”。

“派送信件那天,教室里震天动地,大部分孩子收到的都是人生中的第一封信。读了又读,摸了又摸,笑了又笑,互相交换,热烈讨论,那一刻,教室是幸福的海洋!”李兰写道:“有一些落寞的身影,在欢乐中呆坐在座位上,憋着眼泪,一脸羡慕和后悔。这些孩子,又是让自己的信‘主动夭折’的。”“寄信之前,我曾犹豫过,要不要去找到这些孩子,像平时催作业那样,逼迫他们交出来。一闪念,我放弃了‘逼迫’。”李兰说,“我想通过这段真实的阅读经历让孩子深切体会到,只有努力,才有幸运。”

这个“出版事件”里,李兰“即席创作”了许多的“作为”,也尊重了这个“不作为”。她引用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的话:“教育学是一种机智的调和艺术,它调和了这世界的各种可能的影响,以便让孩子能不断受到鼓舞和激励去承担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自我责任。教育就是对有影响力的事物施加影响……”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教师会影响出一批爱读书、爱写作的孩子。李兰说:“教育,是充满创造性的事业。‘全阅读’教育的魅力就在它既引领师生阅读他人的故事,也创作、阅读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经典,每个人的故事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