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5期(总第300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饥渴感”
巴州区一小探索儿童化教学
■本报记者 鲁磊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5期(总第3002期) 导报三版

近年来,随着升学难、择校热等问题,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趋势愈演愈烈。在课堂中,则表现为学习内容增多,教学过程简单化。

“就如同背东西,他本来只能背20斤,你非得让他背50斤,要是压坏了,以后10斤也背不了。”巴中市巴州区一小副校长王大东说,他们对学生厌学作了调研,发现问题有二:一是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二是家长过于强调成绩和升学。

为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产生对学习的“内驱力”,巴州区一小正构建“和搏”校园文化体系,即更加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在成长中不断进步。小学课堂儿童化的探索,便是其重要载体。

课堂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阶段,儿童活动从以游戏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儿童的心理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儿童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朝着有意性和自觉性发展。

“这个阶段,学生学习不是要掌握多少知识,而是重在习惯养成,比如能独立阅读、能独立发表意见和观点、能与他人协作。”二年级语文教师白映春说,他们班有74个学生,以纵列为小组,每次上课,老师设置议题,先让学生准备,有学生发言、有学生记录、有学生评议,然后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模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儿童是需要鼓励和认可的。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二年级7班数学教师宋小琳把奖状变成了一张张“表扬卡”。

最初,只是奖励课堂上最积极、大胆回答问题的孩子。后来,宋小琳和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制作了“爱劳动”“爱阅读”“爱写作”等多个类别的表扬卡。

“现在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比如打扫班级卫生,从来不用安排和布置,孩子们都争着做。这就是习惯养成的第一步。”宋小琳对学生的表现十分认可,“通过对课堂模式和教学环节的‘精耕细作’,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从‘任务式’转变为‘探究式’,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对学习的‘内驱力’和‘饥渴感’。”

含而不露的课堂引导

“现在的学生不一样了,不仅自己要闪光,还要照亮他人。”这是五年级语文老师魏红梅在课堂教学中最深的感触。

魏红梅在上《落花生》一课时,按照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落花生的品质,学习无私奉献的品格。“而当我在这样总结时,有同学提问,老师,我当苹果、当菠萝可以吗?”

“过去不论阅读还是写作,老师总要在主旨大意上给学生设置一个主题,这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后来的教学中,魏红梅都不预先给学生设定主题,而是以提问的方法列出提纲,让学生分组探讨、补充、总结,老师只起组织引导作用。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一要让学生思考,二要抓重点,三要环环扣紧,点化存神。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从迷惑不解到比较正确、深刻地理解,进而启发学生的情感。”魏红梅说。

例如,在课文《地震中的父子》中,魏红梅抓住“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一句话,让学生带着问题“为什么了不起”“为什么无比幸福”,细读、精读文章,最后,各组推选代表阐述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同学们自己得出的结论,让老师既惊讶,又感动。”

儿童式表达培养学生兴趣

“我们班的学生刚开始对学习非常排斥,尤其是数学课,比较抽象。”二年级数学教师魏燕说,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不强,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控制能力较差,但他们对于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和稳定。

所以,魏燕便在数学课堂中渗入形象化、儿童化的表达技巧,以解决数学枯燥的问题。比如,魏燕从来不在学生的作业上画叉,如果学生做得很好,就画朵小花,如果做得很积极,就画只小蜜蜂。“这样学生做起作业就会越来越有兴趣。”

“小学生处于接触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初期,许多新鲜的事物吸引着他们,他们什么都想懂,什么都想问。”魏燕说,她在课堂中,采用了儿童式的表达,来培养学生兴趣。

“比如,设计精巧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在他们提出问题时,不轻易放过,也不轻易回答,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教学深处。”

数学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是抽象而枯燥的,在《认识物体形状》一课中,很多学生对形状没有概念,魏燕在课堂上便配合儿童画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让学生画出熟悉的物品,导入课堂。在《认识1到10》一课中,除了儿童画,魏燕还结合了儿童诗、手指游戏等方法,发掘学科本身的乐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