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42期(总第357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劳动,该如何“教育”?
■方舒
《教育导报》2021年第42期(总第3570期) 导报三版

■方舒

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通知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育人模式的调整。该如何“教育”?作为教育人,我们更需要统一思想,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刻不容缓。

首先,家校联动,摆正态度。很多家长,有意无意地会给孩子灌输:“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去扫大街”的错误观念。家长这么说,无非就是想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事与愿违,孩子非但没有好好学习,反而在无形中扭曲了与劳动人民的情感,不尊重劳动人民,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大大偏离了教育初衷。作为家长,不妨换种角度,去引导你的孩子重视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抽一天的时间,带孩子去体验清洁工的一天,通过表格式的记录,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的不容易,借势告诉孩子:“这城市里遍布他们的脚印。这职业,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劳动不分贵贱!现在的你,是幸福的,唯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为你遮风挡雨的人。”丰盈的物质生活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活得很自在,但充实的精神世界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明确目标,有法可依。作为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老师们,自己要尊重劳动,明确教育初心。依托“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方法,在学生心中埋下劳动的种子。比如我们可以让劳动变得有仪式感。在班级管理中,树立班级品牌“劳动示范班”,营造“人人会劳动,人人爱劳动”的班风。班主任亲自示范,带领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教会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找到劳动的窍门。

最后,反思交流,长远发展。总结经验,是教育长远发展的不懈动力。在班级中,召开劳动专项班队会,让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身边的“劳动模范”,谈一谈自己劳动的体验和收获,肯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单纯的苦难体验不足以激发学生对于劳动持之以恒的决心,接地气的事例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身边的人入手,让学生体验到,劳动不是作秀,是日常、是习惯。结合评价,留下印记。一学期结束后,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建立诚信机制,实行写实记录抽查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校内外表现,对弄虚作假的同学,在评优评先方面一票否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劳动诚信的重视。

劳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文化,继而延伸到内化于心的劳动热爱,上升到根植于内心的骄傲和尊崇。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通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