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47期(总第357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推进全科分级阅读撬动育人方式变革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全科分级阅读”学术交流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郭路路
《教育导报》2021年第47期(总第3575期) 导报三版

日前,在由成都市教育学会、双流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双流区教育学会、双流区实验小学承办的“推进全科分级阅读撬动育人方式变革”学术交流活动上,一堂别开生面的体育阅读课展示了双流实小通过整体构建学生全科阅读课程体系,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将阅读和学科学习结合起来,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

新尝试:体育课也能上成阅读课

“全科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所有学科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语文、英语学科向来是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开展阅读理所当然,但体育课怎么才能上成阅读课呢?

体育教师汪文海上了一节体育阅读课——你好,足球。

这是一堂室内课,教室被布置成了一个足球场,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围坐在场地四周。汪文海为这节课选择的读物是绘本《阿诺踢足球》,讲述小男孩阿诺得到了一个足球,很珍惜它,不舍得踢,但后来他认识了几个伙伴,大家一起踢球,阿诺开始真正享受踢球的快乐。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观看绘本页面。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汪文海不断暂停画面,适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足球场上这些线的含义吗?”“阿诺为什么不能上场?”“你能说出阿诺做了哪些踢球动作吗?”随着故事的开展,汪文海引导学生从问中提取关于足球的各种信息,包括足球场地、足球术语、足球规则等。学生阅读材料仔细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抢答竞赛中充分了解足球的各项知识。

在阅读材料之外,汪文海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足球比赛经典片段集锦,通过足球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学生认识了带球射门、停球、拨球等技术动作,也领会了拼搏、配合、团结等足球运动精神。期间,汪文海邀请学生走到场地中央,演示开球、传球、头球等动作,一位学生娴熟的颠球动作赢得了满堂喝彩。这堂课,阅读是载体,但体育始终是底色。

阅读也可以和数学有机结合。10年前,双流实小数学教师钟红艳开始尝试带领学生阅读数学绘本,她发现阅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三(2)班学生朱春怡读了《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后写道:“书中石头变老鼠,三角形变饼干、铁锯等,让我们看到,数学中几个简单的图形,就藏在万物里,在我们的生活里。各种看似复杂的物体,都可

以分析成图形。”

发力点:把阅读融入日常教学

体育尝试阅读课的背后,是双流实小的全学科分级阅读体系。校长祝波说:“实施全学科分级阅读,为学校推进五育并举、转变育人方式找准了发力点。”

2020年底,双流实小面向全校除一年级以外的2063名学生开展了一次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平均每学期阅读书籍6-10本以上,文字数量平均每期在25万字左右,80%以上的学生每天能坚持阅读10-30分钟,18.7%的孩子能够保证40分钟以上的自主阅读,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充足,基础相对扎实。但是,学生阅读书目的类别不够均衡,童话故事类书籍占37.95%,科普类书籍占22.69%,文学类书籍占15.71%,漫画类占13.43%,历史类占10.23%,而与学生交流阅读的老师集中在语文、英语和数学学科上。“哪个学科老师推荐得多,哪方面的书读得就多。”双流实小副校长闫瑾介绍说。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也为了实现“多元阅读综合育人”的理念,双流实小开始推行“三阶、四面、四位、一体”的全学科分级阅读体系。“三阶”即阶段化定位阅读目标,明确一年级、二三年级、四到六年级三个学段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策略与方法、阅读意识与情感;“四面”阅读内容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读兴趣之书,打破学科界限,读主题之书,立足学科本位、根植课堂,读必读之书,亲近自然与社会,读社会之书;“四位”阅读课程实施路径——年级、班级、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阅读课程评价,开发了《学生阅读指导与评价手册》,实行评价目标与评价标准一体化,评价主体与阅读主题一体化,评价工具与评价内容一体化。

新命题:阅读是推行五育并举的重要手段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小学教育系系主任刘冲在活动点评中说:“这是一个‘整’和‘全’的时代,强调完整、整体、整合、统整,强调全员、全过程、全学科。阅读是树德、增智、促劳、育美、健体的重要手段,是推行五育并举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学科教师都是阅读者,也都应该成为儿童阅读指导师。”祝波说,学校设立“N+1”的阅读课程模式,一方面,通过课堂学习,促进儿童掌握文字阅读、数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多种语言素材、多文本类别的阅读方法和范式,促进儿童基本的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每月在学科课时教学中设置一节阅读专项指导课,充分挖掘教材空白,通过补充、整合、拓展等方式开发阅读内容,采用整书阅读交流课、成果分享课,文化欣赏课、阅读推进课等课型让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历丰富的阅读体验,发展阅读思维。

“有阅读力就有学习力。”闫瑾说,而碎片化、浅层化的阅读质量不够充分,不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所以,“要让所有学科老师都参与进来,把阅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让整个阅读活动丰满起来。”闫瑾介绍,学校集中年级教研组的力量,以学科素养为中心点,筛选适合学生的阅读内容,为老师准备相应的书目,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并且和教材紧密结合。语文教研组和其他学科开展融合教研,一起探讨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

“阅读成为了老师的教学日常,也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日常。”祝波说,“长此以往,阅读必定成为学生喜欢的事、学生习惯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