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48期(总第3576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1+1”如何大于2
——西南交大探索“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融合之路
■龚高秦 许金砖
《教育导报》2021年第48期(总第3576期) 导报二版

“何老师在讲解曲面面积时,举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例子,继而讲到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何老师把问题形象化,并强调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们切实体会到要加强自主创新,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何莎老师高等数学课后,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建构了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的图景。这得益于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瑜发起的“1+1”工作坊。

作为以工见长的学校,西南交通大学理工科专业占比60%以上,如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是必不能绕过的话题。学校通过各种政策引领和制度构建,鼓励教师在大思政背景下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立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5项,立项建设“课程思政”课程56门。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如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学科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把思政元素有机嵌入专业课程,实现育人目标,是专业课和思政课老师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1+1”工作坊应运而生。谢瑜说:“在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同向共行、同频共振、深入互补、情理交融,发挥理工科老师的素材优势和思政课老师的理论优势。这样,1加1必然大于2。”

工作坊的工作线下线上同时展开。线下交流围绕主题,老师们在研讨室里开展头脑风暴,如大国工程背后的国家力量和交大力量,将成昆铁路、港珠澳大桥、西成高铁、“熊猫空铁”融入课堂。线上交流及时、频繁,老师们围绕每天的热点如5G网络、老龄化、中国结婚率等进行研讨,讨论案例课程思政怎么进行、其背后蕴含的哲学原理等。

大家也共同为教学中的难点寻找出路:专业课程老师的思政理论储备不足,思政课教师“讲故事”的素材不足等等,老师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在线上及时发言,分享想法。

一次次交流的成果,丰富了老师们的课堂。在思政课程中,专业知识、鲜活案例的加入,也让“单调”的理论焕发出“活力”。

几轮探索下来,成效显著。有学生反馈说,“我觉得上这样的课,能让我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我所学的专业,并且引导我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能够更好地帮助我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理解时事政治。”

目前,工作坊吸引了10位专业课老师、12位思政课老师,既有理论支撑,也有情感共鸣;既有定期开展头脑风暴和案例建设的工作坊,又有线上的实时沟通和答疑解惑,“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融合之路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