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48期(总第357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连接生命 衔接生活 对接世界 迎接未来
——谈好教育之“四接”境界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李文 送
《教育导报》2021年第48期(总第3576期) 导报三版

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本质就是连接。教育学者丽塔·皮尔逊说:“没有强有力的连接,孩子就不会有有效的学习。”这表明,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各种连接。依我看,好的教育不仅能让学生看见自己和看见天地,还能让学生看见众生和看见发展。做到这样的教育,方能达到连接生命、衔接生活、对接世界和迎接未来的“四接”境界。

一、好教育连接生命,让学生“见自己”

“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连接生命是好教育之至诚要义。有生命,有教育;无生命,无教育。生命既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的对象,还是教育最核心的力量。这就决定了好的教育要连接生命,让学生看见自己。

人要看见自己,很不容易的事。不然,古希腊人就不会把“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镌刻在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的石碑上。从事教育的人要认识到,学生只有看见自己,才能读懂自己,才能成为最真实的自己;当他们能看见自己,就容易看见别人,从而更能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故而找到与人和睦相处之道。

举例说明:眼睛长在脸上,人无法直接看到自己的脸,但可借助镜子或水面而看见。好的教育就是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看见自己,使之成为如《道德经》所言“自知者明”。这就意味着,坚持“以生为本”、坚定“以学定教”和坚决“以教促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论,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认识自己是“谁”,创造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能成为心所向往的那个“谁”。

二、好教育衔接生活,让学生“见天地”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衔接生活是好教育之至真要义。教育时时皆生活,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若水,生活就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如林,生活就是植栽树林的大地;教育是白云,生活就是布满白云的蓝天。好的教育要衔接生活,让学生看见天地。

那么,教育怎样衔接生活?在思路和范围上,好的教育既要衔接学生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又要衔接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还要衔接他们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在策略和目标上,好的教育要实现生活化,用生活之营养、生活之舞台和生活之炼炉,教给学生生活所需的必备知识、人格和关键能力,使他们能在生活之天地学以致用,成为生活的强者,能经受得起生活的各种考验,从而过上更加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可见,好的教育无疑是能创造好生活的教育。陶行知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说:“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所以,好的教育是通过创造好的生活之天地,以成就学生之好生活。

三、好教育对接世界,让学生“见众生”

“教育即世界”,对接世界是好教育之至善要义。教育是诞生在人类世界的一种社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人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教育学者夏风说:“所有的发现、实现、呈现,都是人类与世界的定位、关联与融合,出发和满足于人类对自我世界和未来世界的建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球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得以认同,人们越来越体悟到彼此共生于这个星球、这个世界。故好的教育要对接世界,让学生看见众生。

好的教育不但能让学生看见自我的世界,还能看见他人甚至其他生命及其世界,以及彼此共生、共处和共造的世界。就文化来说,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好的教育要让学生对世界各国、各地的文化给予应有的理解、尊重、包容或接纳。《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众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则至善至美。就个体而言,每个生命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独立又关联,共同生活并进化于世界之林。

好的教育就要让学生在世界之林中找到其在世界的坐标系,并发现与世界众生之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好教育迎接未来,让学生“见发展”

“教育即生长”,迎接未来是好教育之至美要义。生长是生命至美的姿态,生命只有生长才有未来。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抽出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在我看来,好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得什么或学会什么,还需生成什么和发展什么。即好的教育要迎接未来,让学生看见发展。

迎接未来的教育,其内涵有四:一是迎接学生自身发展的未来;二是迎接社会发展的未来;三是迎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四是迎接世界发展的未来。这就表明,学生的发展要和国家、民族、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合调合拍。换言之,学生的生命成长要融入新时代的旋律,要汇入新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唱响生命的欢歌和彰显生命的价值。

毋庸置疑,迎接未来的教育要具有前瞻性、预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发展性眼光看待事物、耕耘教育和对待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能预见自身、社会、国家和民族,甚至世界的发展趋势及需求,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自律地成长,进而使学生发展成为能胜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所述,好教育就是至诚、至真、至善、至美的教育。其至诚之义在于连接生命,至真之义在于衔接生活,善之义在于对接世界,至美之义在于迎接未来,从而能让学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和“见发展”。此乃教育的“四接”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