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50期(总第357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青羊区发布中小学“好课”指南
《教育导报》2021年第50期(总第3578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讯(记者钟兴茂)5月20日,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举办“助推青羊课堂样态变革的主题研讨活动,深度总结反思青羊区“20年磨一剑”的课堂教学改革历程,系统交流推进区域现代课堂新样态的思考和实践,为进一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与思路定调,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活动中,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并解读了“青羊好课堂”指南。所谓的“好课”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能、高质量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指南”则是从教师行为、学生学情、课堂样态三个维度,包括教学观念转变、学生课堂状态、教学方式优化、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评价改革等众多方面,为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指导。

据了解,“青羊好课堂”指南是在该区20年区域课堂改革的经验中凝练而成。研讨会上,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邵开泽作了题为“课堂革命·青羊表达”的专题汇报,介绍了青羊区20年来从行为摸索到理论构架再到实践构建的课堂改革历程,形成区域有主旨(打造高质量现代课堂)、学校(学科)有主张、教师有主见;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三主一核”课改革。并从主体、客体、过程三个方面分享了青羊区课改的经验。他们认为,课堂改革的主体是教研机构,是区域课改持续推进的重要动力源,能为教师持续提供专业支持。而作为客体的课堂,其变革就是从国家课改精神到区域课改活动再到课堂样态变化,最后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但在具体实践“自上而下”的过程往往效果不好,青羊区的经验是,进行课改时,引导教师从具体的教学行为、课堂样态入手,进而反思课堂表征,最终形成课堂主张。

此次研讨活动,是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举行。活动中,青羊区教育局与西南大学签署了共建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签署了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合作协议。活动还邀请了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泽元作了名为《核心素养与大观念:课程变革的密码》的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