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52期(总第3580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焦虑之下,如何收获“小欢喜”?
■记者 梁童童 实习生 胡静
《教育导报》2021年第52期(总第3580期) 导报二版

在焦虑时有发生的今天,仿佛每个人都被按下了快进键。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有的却始终找不到方法,与孩子的沟通总是产生冲突,焦虑几乎成了一些家长的标配。

近日,在成都市妇女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成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等700余人齐聚现场,以“家庭教育与生命之爱”为主题,展开思想、理念、方法的交流碰撞,帮助家长们缓解焦虑,做幸福父母。

论坛聚焦孩子的心理健康,结合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的变化和影响,给家长们普及了契合时代发展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帮助家长缓解心理压力,化解亲子矛盾,提高科学教子水平,进一步增强家庭成员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案例解读

围绕着论坛主题,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地解读家庭教育,既包含前沿的科学教养理论,又有实用的教育实践经验分享,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发了家长们的思考。

尊重配偶,也是尊重孩子

一次讲座后,瑞杰找到主讲老师咨询,他说:“我觉得我有问题。”

瑞杰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现在他考上了意大利一所知名学校,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的人生都十分顺利。然而,越学习,瑞杰越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目标多变,总是定不下来一个让他能够安心为之努力的方向。在一番沟通之后,老师了解到瑞杰的父母在瑞杰还未出生的时候就离婚了,现在快30岁的瑞杰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

老师让瑞杰写出在自己心中,爸爸妈妈各自具有的优点。妈妈的优点很多,写了满满一张纸:充满爱心、有担当、负责任、足够耐心……到了爸爸这里,瑞杰却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

原来,瑞杰的爸爸妈妈离婚后,妈妈不让爸爸见他,一个人把瑞杰拉扯大,其间的不容易瑞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爸爸的形象只能从妈妈口中,以及外婆外公、姨妈等长辈的描述里建立起来:一个毫无责任感的负心汉。

父亲是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榜样,一个正面的父亲形象能为孩子提供强大的心灵能量。老师联系上了瑞杰的妈妈,说服她尽量客观地再描述一次孩子爸爸的形象,并让瑞杰跟爸爸见了一面。后来,瑞杰说:亲眼见到爸爸,和自己之前心目中的形象完全不是同一个人,爸爸也有很多优点,有值得尊敬的地方。

这之后,瑞杰一家三口接受了家庭整体的心理咨询,妈妈放下了当年的怨恨,与自己和解了;瑞杰重新认识了爸爸,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坚定了许多。

父母的优秀应成为榜样,而非压力

小云一米六出头的个子,却长到了150多斤,已经可能危害健康了。

小云不想继续上大学了,而父母觉得是女儿的心理出了问题,应父母的要求,小云去做了心理咨询。

去做咨询时,小云的父母一直在给小云做思想工作,想让她多说说自己的想法,然而小云一直表示没什么可说的。于是,心理老师建议让父母先出去,她跟小云单独聊聊。

小云的爸爸妈妈都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生导师,对小云有很高的期望,也一直对她特别严格。小云说,从自己记事开始,就很听父母的话,学习也一直很努力,生怕让父母失望。但是无论她怎么努力,似乎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因为压力太大,小云就用吃很多高糖、高油的食物来缓解。

“他们总是说,‘如果遗传到我就好了’‘考得再好一点就好了’。他们都太优秀了,我觉得,我出生在这个家庭完全就是个灾难。”这是小云的心声。

心理老师把他们之间的交流内容录了音,跟小云确认以后,把这段录音放给小云的父母听。他们表现得相当惊讶,表示没想到孩子会有这么大压力,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小云妈妈说,她一直以为他们家是很开明的家庭,每星期都会开“家庭会议”。可说到“家庭会议”的内容,她才醒悟,原来都是父母给孩子找不足、提要求。

后来,他们把“家庭会议”的频率降低到每个月一次,内容变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相赞美,爸爸妈妈还需要每天在小云身上发现一个优点,情况慢慢有了好转。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今年3月以来,才上小学四年级的冬冬就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失眠的情况。据冬冬自己总结,他失眠有两个原因:第一,最近有些沉迷手机游戏,上床躺下了,脑子里还是游戏中过关斩将的画面;第二,爸爸妈妈对自己玩手机的态度不一致,时常争吵,他因此感到很难过。

冬冬喜欢玩游戏,每天放学后都要先玩上一会儿再去做作业。这样,相比从前,睡觉时间就会往后推。每当冬冬困了,却又因为作业没完成而苦恼时,妈妈就会用一种特别严厉的语气说:“不做完作业就不准睡觉!”冬冬只能强忍住困意继续做,往往作业做完了,困意也跑了个七七八八。

妈妈不赞同冬冬玩手机,而冬冬爸爸却认为,让孩子通过手机了解世界,跟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也是一件好事。而冬冬不想让妈妈生气,但这就意味着他不能玩喜欢的游戏,这让冬冬很纠结。一边纠结着,一边又抵抗不了游戏的诱惑。爸爸妈妈因此争吵了好几回,即使是在卧室里关着门,他们激烈的争吵声还是传了出来。

晚上灯一关,冬冬一边回味着游戏,一边又不自觉地想到爸爸妈妈争吵的情形,一会儿兴奋,一会儿难过,这么迷迷糊糊地,天就亮了。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好几天,冬冬白天已经听不了课了,只得求助心理咨询。

心理专家认为,冬冬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爸爸妈妈身上。首先,爸爸相信冬冬有自控力是好的,但是,要注意“相信”和“放任”之间的区别。其次,妈妈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做不完作业不准睡觉”,是以孩子原本的好习惯为条件来要挟孩子,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而冬冬的作息规律被破坏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因此,冬冬父母除了要把控冬冬玩手机的时间和内容之外,还要在教育孩子上保持一致的态度。

除了是“妈妈”,也是自己

作为一位容易焦虑的妈妈,把握好“引导”与“强迫”之间的界限对李英来说并非易事。李英的儿子刚上初中就爱上了打游戏,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非但没有效果,还使他越发地厌学,并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适合读书,要退学去打电竞。李英没有办法,带着儿子去找了咨询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劝儿子打消这个念头。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李英的预料。老师非但没有劝其儿子学习,而是在听了儿子的想法之后,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来劝李英支持儿子的决定。结果,李英被说服了。

在许多家长,包括孩子的眼里,打电竞跟打游戏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电竞也是竞技,训练是很苦的。孩子有想法是好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让他试一试。

于是,李英为儿子办了休学,儿子如愿以偿地开始了电竞培训。训练几个月之后,儿子放弃了,并主动回到学校,从初一开始读起。这一次,李英不再像之前那样把儿子的学习盯得死死的,她听取了家长群里其他家长的建议,学会关注自己,开始学习古筝、练习瑜伽。她与群里家长交流的内容,更多地变成了如何把生活经营得更有滋味,而非怎样去“管教”孩子。

李英惊讶地发现,重回课堂之后,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十分用功,完全不需要自己和丈夫的督促,而且成绩提升之后,还能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她渐渐发现,很多时候,只要家长做好了自己,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