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53期(总第358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儿童本位:节日课程活动的“三变”
■代益梅
《教育导报》2021年第53期(总第3581期) 导报三版
编者按

活动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育人载体。如何让活动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儿童作为小学教育的对象与主体,理应“站在活动的最中央”,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兴趣,深度“卷入”活动中,充分保证活动开展的广度与深度。六一儿童节之际,编发一组“基于儿童视角的活动建构”的文章,以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启迪。

欢乐拍

某次校长论坛,一位点评专家特别犀利地指出:“所有校长的发言里,谈论最多的是我们学校每年要过各种节,老师们都如何如何做的,却鲜有校长换个角度谈我们的校园节日里,基于儿童生命成长做了什么?”专家一席话,让我们醍醐灌顶。于是,在后来的实践中,我们将管理重心下移,重新审视定位学校的节日课程,基于儿童视角,尊重生命成长规律,进行了校园节日课程的“微变革”。

怎样让儿童真正站在“校园节日课程”的正中间?我们实践着,反思着,探索出“基于全体儿童的常态“提亮”、基于传统活动的局部美容、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创新”三大法宝。

一、基于全体儿童的常态“提

亮”,变“作业”为“作品”

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我校每个孩子都要完成平时美术作业,作为学期美术学业评价指标之一。由于美术老师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一学期结束,会积累大批量想象丰富、创意多样的美术作业。以往这些作业由老师考评完后,会被收起来存档,或者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裸展”,然后终究摆脱不了压箱底的命运。这一年艺术节前夕,德育办和美术组一合计:何不把这些大批量的常态美术“作业”搬到教学楼走廊的雪白墙壁上,让墙壁成为大批量孩子们“诉说”自己想象力和造型表现力的空间?说干就干,就这样孩子们的常态作业加老师的精心设计,成就了一条条会说话的艺术走廊。

校园艺术节的儿童作品,最终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固化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上,极大地鼓舞了诸多孩子,又呈现了老师们的常态课堂质量,更彰显了学校的艺术特色。此举得到市艺术教育专家的称赞,值得借鉴推广。

二、基于传统活动的“局部美容”,变“被动参与”为“活动体验”

学校的“五节一会”是老传统了,这里要提到的是“数学节”。之前的数学节,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老师们怎么操作省事就怎么来。图案设计、口算比赛,一支笔一张纸搞定,省时省力。这一年,大组长吐槽:孩子们被动参与,这样太没意思了,是不是“局部美容”一下?于是,碰头研讨,几易活动方案,确定两大原则:一要让孩子们觉得好玩;二要在六年中有六种不同的活动体验。于是七巧板、萝卜塔、九连环、跳蚤市场、魔方速拧、数学智力擂台赛等,集代数与几何、文化与应用、操作与设计、建模与竞速于一体,让孩子们的体验更加多元,还收获了别样的惊喜。数学节刚结束,全市科技节开幕,其中一项比赛就是魔方还原,学校派出数学节选拔出的两位选手,斩获两个一等奖(全市仅有8个一等奖),赛完学校还获得了全市小学组团体第一名。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提到:教师的作用在于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以什么样的活动可以使之得到有益的表现。当我们立足儿童视角来设计和改良活动课程时,往往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创新,变“单一学科”为“跨界学科”

受到学校英语节“走进各国”系列活动课程的启发,我们还基于儿童视角,立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并实践了团小“节气·节日STEAM课程”。包括“春分VS复活节”“清明·探访都江堰”“立夏·探密阿基米德原理”等主题项目,均采用项目式学习,跨多学科进行,以都江堰市域为活动地,以对比研究、实验操作、实地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为主,感受我国节气习俗与其他国家节日的异同,传承我国节气习俗瑰宝,尊重世界他国不同节日文化,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

以“立夏·探秘阿基米德原理”课程为例:聆听久石让的《summer》、立夏简介知晓、节气体验称娃娃、探索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原理、制作“立夏挂蛋套”等,既传承中华文化,又让科学精神根植心中,还收获手工作品,一举数得。

这样的创新课程实施起来,非常有难度,课例的架构,外出实践风险,教学具准备,跨学科教师协调,外籍志愿者邀请,学习成果呈现等,都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尽管创新课程开发成本高,难度大,但意义同样远大,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能随着季节、节气、物候的节律,自然生长,天人合一。

基于儿童视角,跳出“功利本位”,凸显“儿童本位”的学校节日课程活动,让孩子们收获了一方艺术表达的空间,体验了改良后好玩的活动课程,经历了跨学科、跨场域、项目式学习方式的深度体验;老师们提升了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学校收获了专家的赞誉和获奖的惊喜,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系四川省都江堰市团结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