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11期(总第300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参差多元的幸福姿态 ——台湾教育一瞥
■王涛 文/图
《教育导报》2016年第111期(总第3008期) 导报四版
11月20日到26日,在四川烛光教育国际交流基金会的支持下,四川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来自四川11个市州的11名优秀教师代表,赴台湾进行交流考察。短短5天内,代表们参访了彰化市石牌国小、新北南山中学、嘉义市宏仁女子中学、高雄市凤西国民中学,看到的或许只是台湾校园的一角,走入的只是台湾12年义务教育的一个片断,却依然能从中瞥见台湾基础教育独有的风景线。

代表团成员与嘉义市宏仁女中校长老师交流后合影

关键词:分层教学,一个都不能少

凤西国民中学小景:下午3:30的放学时刻

11月23日,下午3点30分,我们抵达高雄市凤西国民中学。正是读书好时光,本以为会看到美丽宁静的校园,听到书声琅琅,而在校门口却看到学生们背着书包,三五成群地走出来。

“这么早就放学了呀,好幸福哟!”我忍不住感叹。

凤西国民中学的向永乐校长笑着点点头说:“我们的教学班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分为不同层次,因此放学时间也有所不同。学生下午分批放学,下午3点多放一批,4点多和5点多各放一批,参加补救教学的孩子,最晚会在8点放学回家。”

“学校的补救教学具体是如何操作的?”我继续追问。

“我们是学完一点补救一点,避免小差距累积成大差距,一个老师带5到10个孩子,对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补救。”

——叙永县马岭镇第二初级中学语文老师王丽参访日记

台湾地区12年基本教育架构体系大力倡导“111工程”,即“一校一特色,一人一特长,一个不能少”。

在一路的行程中,代表团见到的每一所学校都会提到一个词“补救教学”,每个学校采取的具体方式不一样,但目的都同样是为了“一个不能少”。学校为解决个体差异问题,多采用分层编班,把智障、听障、残障等学生编入资源班,将智力超群的学生编入资优班,更多的学生则编入普通班,普通班也有特教儿童随班就读,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拉近强弱距离。

在凤西国民中学,既有补救教学,也有超前教学,“资优班”的课程完全量身定制,有的数学课程已进行到微积分部分。

在石牌国小,每个班配备一位助理教师,专职关照学习快和学习慢的学生。阅读课程更是针对阅读能力不同的孩子,细分为5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孩子要求不同,如最初级的要求,仅仅是字面上的阅读理解,而最高级的,则需要理解文章的立意和背景。为了让智障孩子融入普通班级,每学期开设体验课堂,比如在课堂上让正常的孩子们阅读一篇经过特殊处理的文章,文章里的每个字都是分裂的,让他们体会有阅读障碍的同伴的困难处境,从而产生同理心。

“补救教学的理念和大陆的理念相比,不算新鲜,但他们做得更细更实。”遂宁中学校长柴文斌如此感叹。

 

关键词:多重守护,三位一体

石牌国小小景:志工家长幸福的微笑

   此次参观,让我难忘的是那些笑容:校长无分男女,都有着温和、智慧的笑容;教师无论资深或是资浅,都优雅明媚,笑容真诚。而最让我难忘的,是在石牌国小图书馆,看到的那些志工家长脸上的微笑,那种快乐、忙碌、毫不抱怨,甚至是幸福的微笑。

11月21日上午,当我们走进石牌国小的图书馆,6位穿着橘红色马甲的家长志工,正在静静地做着整理工作:把幼儿阅读区打扫干净,将每个班级共同阅读的班书整理齐全,把每周的主题图书布置好。本周的主题是“多彩的生物世界”,显眼的书架上摆放好了相关的书籍,书架侧面还贴上了志工们整理和打印的动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全部由我们家长志工完成:从捐赠图书中淘出适合小朋友阅读的书籍,图书馆的布置和打扫,图书的整理归类,每学期按照各班课程表安排各班的集体阅读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8小时的轮值……”向我们介绍这些时,志工妈妈的脸上始终带着不计付出、幸福的微笑。

“我们学校的家长可是获得过‘金钻志工’称号的哦。”石牌国小校长介绍道。

——乐山市第一中学语文老师姜雪涛参访日记

台湾地区大力倡导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有计划地参与学校活动,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测教师等,根据需要,还筹措捐赠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家委会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和后援团队。家校联动形成合力,也为学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也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

嘉义市宏仁女中开设有第二外语课,从高校引入师资开展教学。凤西国民中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班级要统一进行同一本书的阅读课时,事先联系市区各图书馆送这一本书到学校,用完后再送回去,有效整合了学校和社区的图书资源。石牌国小为守护学生上学和放学的安全,在社区的一些小店建立“爱心服务站”,当学生身遇危险,可以进店寻求帮助。

而学校的设施也积极向社区开放,在操场、图书馆、体育馆都有居民锻炼和学习的身影,有的学校甚至开放地下停车场,缓解社区停车难的难题。石牌国小主动将学校围墙退缩,给居民让出更多的行走空间。放学后,石牌国小成为社区大学的夜间校园。

正如石牌国小校长所言:“我们学校的2634个小朋友,不仅有老师的呵护,还有众多志工妈妈爸爸、爷爷奶奶们的爱护,更有社区的支援。”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为教育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社会人文注入了新的能量与活力。

 

关键词:多元浸润,适性发展

南山中学小景:科技和美兼备的大中至正楼

11月21日下午,当走进新北市的南山高级中学,我们一行人都不禁为这所学校的建筑之美所叹服。自强楼四通八达、满体通透,在通透中空间感被不断放大。参观完图书馆、体育馆、舞蹈教室后,大中至正楼更为我们开启了一段科学细节教育的推广之旅。

一楼的洗手间学生使用最频繁,所以,这里安装着全校唯一一台最贵、最具科技含量的涡轮式发电洗手台:洗过手的水从水池奔流而下,带动下面安装的发电机,点亮洗面台镜前的灯泡。

不光洗手台特别,这栋大楼的电梯也很特别——全透明式,无论在电梯里,还是在电梯外,都可以对电梯的工作原理一目了然;电梯上方还装有一个转换器,将电梯下降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电梯内的照明。“透明电梯很容易脏,也不太好清洁,每年学校都要付费请专门人员对电梯进行清洁,虽然麻烦,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也是值得的。”蔡铭城校长解释道。

上楼后,每一层是不同的学科“研究室”,格局相同。我们最先参观的是生物研究室。走进研究室,桌面整洁,地面干净,讲台旁还有一台专门回收处理实验废液的仪器。旁边是实验准备室,晾衣架上,整齐地挂着两排“白大褂”,那是学生们进入研究室的标准工作服。靠窗边的桌子上摆放着培养的植物,房间中间的柜子里放着各种实验器材。每一间教室靠走廊的墙都设计成一排内外通透的橱窗,摆放着生物细胞模型。

这座兼具科学范儿和美的大楼,注重从细节启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也与学校以美育为主的风格如此契合。

——攀枝花实验学校数学老师魏刚参访日记

台湾基础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公民为育人宗旨,学校课程设置多元,包含活动课程、社团课程、海外游学课程、综合家政课程、社会服务课程。多元的课程设置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适性发展,鼓励孩子依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南山中学以美育为主题的活动多姿多彩,更富含教育意义,“南山四季”就是最好的写照。9—11月的正德季,内容有教师节、校庆、科展和运动会,让学生了解学校、教导他们尊师重教;民俗季是12—第二年2月,借圣诞和春节让学生了解中西民俗文化;3—6月的文艺季开展电影和音乐欣赏、美术展览等艺术活动;7月进入游学季,组织学生外出游历交流。

凤西国民中学以生活教育为特色,把教育植根在生活中,培养具有现代感的生活家。老师带领学生收集学校餐厅的厨余,和酵素混合后装桶,发酵一个月后成为有机肥料,灌溉全校的绿植和学生的小菜园。教学生用柑橘皮制作洗碗的酵素,全校师生均使用这种环保酵素清洗碗碟,践行绿色生活。

宏仁女子中学暑假组织女生自费去泰国北部做志愿服务,那里条件艰苦,吃住不好,但女孩子们毫无抱怨,全身心地投入,为那里的华裔学生做路标,带去书籍和文具。

每一所学校也注重在环境中去浸润孩子。石牌国小图书馆的墙壁上,整齐地挂着编有号码、颜色不同的3套书标,图书馆最多可以容纳3个班级的孩子,每个孩子进入后都可以拿到一只书标,取书的时候把书标横着插入取书的位置,还书时再把书放回书标的位置,挂回书标,培养孩子归位整理的好习惯。一花一世界,一石一文章,学校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棵树木都可以化成教育的符号和文化的养分。

在这样多元的课程和环境里,每个学校都生长出自己的特色,每一个孩子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专长,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石牌国小图书馆,志工家长正整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