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59期(总第358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眉山市教育系统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
以学促行 解群众“急难愁盼”
■本报记者 何文鑫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教育导报》2021年第59期(总第3587期) 导报一版

“现在校门增加了,终于不用担心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了!”近日,站在学校原来唯一的进出门口,眉山市彭山区第一小学校长陈平对记者说。

彭山一小位于老城区,校园占地约16亩。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步伐加快,靠近成都的彭山城区迅速扩容,彭山一小对口片区的适龄儿童数急剧增长,让原本就拥挤的校园不堪重负。

除了运动场过小、功能室无法增加等问题,最让陈平担心的是校门连接主街道的狭窄巷道,人车同道,很危险。过去放学时,只有当最后一名学生安全离校那一秒,陈平绷着的神经才能放松下来。“学校为什么不能再开一道门?”陈平时常面对家长这样的质问却无法回答,因为没有开门的空间了。

“多一道门”,解决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眉山市进行教育布局调整后,成了现实。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眉山市教体系统一盘棋,以学促行,结合我省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学习专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难题,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科学布局“扩容”校园

盯着最后一块塑胶铺上地面,陈平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今年3月,彭山一小5人制足球场落成,标志学校40亩扩容工程完成。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彭山区在前期教育布局调整基础上,在投入上下功夫,开启加速度,大力推进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

以彭山一小为例,彭山区教体局根据城乡人口结构和比例变化,进行科学预判,将紧邻一小的彭山三中迁出,把原三中的场地移交给一小。

拆掉围墙,扩增校舍,彭山一小建起了新操场,功能室也配备齐全。新的空间可再容纳23个班级1000余名学生,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学位紧张的状况。最让人开心的是,学校新开了3个门,实现了人车分离,保障学生上下学出行安全。

与此同时,扩建彭山区四小、实验小学的工作正在迅速推进,新建的李密小学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

放眼眉山,全市坚持重点“扩容”城区学校,缓解城区入学压力,两年内计划建成投用公办中小学20所,新增学位22620个,确保学位充足,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入学需求。

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群众关心的学前教育也备受重视。眉山加快公办园建设,严格小区配套园建设。今年年内计划建成投用公办园21所,新增学位5490个,全市公办率将达52%。同时,提升农村园办园水平,采用城区优质园领办,解决农村园师资不足、教学不专业、特色不鲜明的难题。

跨出校门,讲好教育政策

        4月25日、5月22日上午,眉山市苏洵中学党支部党史宣讲团分别走进鱼山社区和金龙社区,结合近年来教育的发展变化,为辖区党员、居民讲党史,开展志愿服务。

与所在社区实现学习联动,宣传教育“好声音”,已经成为眉山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眉山市教育系统和师生在组织自身学习的同时,更创新学习形式,跨出校门,服务社会。

东坡区简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手续,实现“一网通办”,让群众少跑路;仁寿县城区各学校进驻小区“摆摊设点”,现场宣传招生入学政策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老百姓答疑解惑。

彭山区鹏利小学刘晓燕名师工作室组织心理老师,每月开展1次家庭教育讲座,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广泛征集家长教育困惑,以专题形式答疑解惑;洪雅县致远学校每月开设一天“家长接待日”,就学生家长关注的校园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布置作业的方式方法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强化家校共育。

“走教”解艺体教师短缺难题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是老百姓最盼望的事。如何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补齐短板?

洪雅县探索实施学区制,将全县划分为3个学区。以乡镇学校为主的柳江片区率先改革,坚持就近就便、相对集中、全部集中的原则,调整教育布局,将逐步实现教师调配、职称评聘、教育管理、经费调配、资产使用5个统一,激活乡镇教育“一池春水”。

柳江片区的寄宿初中花溪中学,学生人数多,有相对充足的艺体教师资源,而距离花溪中学二十多公里的桃源小学,只有134名学生(含幼儿园),教师结构性缺编。“体育器材和音乐器材等放在功能室,只能闲置着。”桃源小学语文教师李惠欣说。

学区制实施后,柳江片区统一区内艺体教师调配,协调8名音体美教师开展“走教”。如今,花溪中学、花溪小学的几位音体美教师,每周都要去桃源小学教一天课,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都能接受优质的音体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