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63期(总第359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保持童心,向未来出发
——写在女儿幼儿园结业之际
■杨强劲
《教育导报》2021年第63期(总第3591期) 导报三版

流水无声,时光有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端午假期,回了趟家,因着办理转组织关系的手续,特地向单位多请了一天假,早晨送女儿去幼儿园。想起来有些愧疚,女儿在幼儿园的3年期间,前后接送她的次数屈指可数。而这次可能也是她在幼儿园阶段,我最后一次送她入园了。

想起3年前,女儿临近入园年龄,我为选择哪所幼儿园多处奔走了解,最终选择了一所实验园,主要因为它是遵循幼教的阶段特点,不盲从于“小学化”的幼儿园之一。

我历来反对那些把能背诵几首诗、认多少字作为评判三五岁的孩子是否聪明的行为,尤其是有些父母乐此不疲,实在让人感到痛心。有多少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原始兴趣早早地就被扼杀在这个阶段了。与这些片面的外显行为相比,在游戏化、生活化、主题化的情境中促进幼儿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打个比方,在学跑步这件事上,幼儿园的使命不是教授跑步的技能技巧,而是让孩子认识跑步、喜欢跑步,以至于学会跑步后,能够保持一种持久的跑的精神和姿态。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人一生的基本难题和重大难题,如直立行走、手足分工、掌握语言、习得行为、学会审美等,主要都是婴幼儿时期解决的。回溯女儿的3年幼儿园生活,翻看期间存储的照片或视频,我能看到一条清晰的女儿从幼儿渐入童年的成长路径。经过这宝贵的3年,女儿在生活上渐渐具备了一些自理能力,穿衣吃饭已能独立完成;运动素养得到培养,球类游戏、跳绳、跑步等运动技能有明显提升;艺术潜能得到激发,对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形象认知基本成型;动手能力进步最大,参与主题区域游戏和手工制作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语言能力得到强化,能够基本准确而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审美水平得到发展,能够简单地认识和创造一些“美”;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初步具备了一种以个体认知和自我体验为主的思维习惯;合作意识得到强化,逐渐懂得与他人相处,有时能够在与人分享中体验到快乐;学习兴趣得到培养,有时能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进行较好的自我管理。

以上种种成长也能较明显地体现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比如,她愿意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愿意主动与我们交流,愿意主动照顾妹妹,愿意听我们说一些道理和建议,愿意主动学写字。……我在这里强调女儿的主观意愿和“主动”行为,是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不受客观环境影响和制约下的语言、行为、心理、情绪最能体现她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层次。当然,女儿在这些方面也时有反复,但整体上始终呈现出一种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何况,不稳定性和反复性本就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特性之一。

前几日,与女儿交流有关“美”的话题,我提出,真正的“美”不是刻意为之,更不是穿什么样的衣服,而是一种价值实现带给自己和他人的愉悦体验。她似懂非懂,但第二天却没有在穿着上过度纠结。

马上要结业了,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录制一小段视频,把孩子想对老师和同学说的话表达出来。我让女儿先自己整理一下思路,把想说的话告诉我,然后我用文字记录下来再读给她听,最后再由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表述、录制视频。录完后让她自己先看,做出自我评价。这个过程,我和女儿一起经历了融合思维、聚焦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我尤感欣慰的是,女儿能保持较独立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和思维习惯能够被老师认可和鼓励。我知道,在千篇一律的群体样态中,一个人若要保持一些基于主流价值上的独立的个性化的符号并不容易,而这可能也将成为在人工智能不断发达、万物互联的未来,人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