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65期(总第359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党恩铸魂 艺文修身
《教育导报》2021年第65期(总第3593期) 导报二版

“再唱山歌给党听,幸福的歌儿献给你……”今年5月7日,一曲曲红歌响彻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的校园。这天,学校近千名师生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党史感党恩唱红歌”大赛。

“对于七一映秀中学的师生来说,‘党恩铸魂艺文修身’的校园文化早已熔铸于我们的血脉。”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校长熊作富说,此次大赛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一经发起,便得到全校师生热烈响应。师生们的热情,正是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艺体特色、内涵发展的成效显现。

近年来,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坚持“让每位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育人目标,希望通过艺体特色办学,给农村孩子更多出彩的机会。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后,七一映秀中学(原漩口中学)师生迁至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过渡办学。两个月后,在山西爱心人士鼎力帮助下,全校1000多名师生乘坐火车千里迢迢迁往山西长治市过渡办学。2009年9月,全校师生又返回四川,在汶川县水磨中学过渡办学。2011年3月,全校师生终于回到映秀镇,开始了在新校园的学习生活。

走进七一映秀中学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铭恩广场”,铭恩碑上镌刻着学校的发展历程。沿着广场深入学校,一条长长的文化长廊最吸引人的目光。文化长廊分为“思源”“思贤”“思远”三个主题,师生原创的十余幅楹联展现学校历史的同时,更记录下“5·12”汶川特大地震时期学校发生的诸多故事。

蒋明君,是七一映秀中学团委书记。2006年,他还是一名漩口中学的特岗教师。地震发生后,学校师生在渔子溪村临时安置,回忆起救援直升机出现在头顶那一刻,他至今仍心潮汹涌,“一下就觉得有希望了,我们背后有强大的国家。”他说,从那以后,每当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内心的感受就愈加不同。他经常把地震中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搬进新校园后,七一映秀中学将校训定为“饮水思源,自强不息”。地震时,原漩口中学校园里那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如今被摆放在学校展柜里。每年5月,学校给学生举办十八岁“成人礼”,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漩口中学地震遗址。“要让学生在缅怀逝者的同时,懂得并尊重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铭记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援建的恩情。”熊作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