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70期(总第359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蒲江县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广覆盖、高质量发展——
以“自然·生活”为引领,迈向“幼有优育”
■本报记者 梁童童
《教育导报》2021年第70期(总第3598期) 导报二版

2018年,教育部在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应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在这场学前教育“80、50”的考试中,蒲江县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近几年,蒲江县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使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8%。入园难、入园贵、“小学化”倾向等“老大难”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在家门口就能读到学费低、条件好的幼儿园,蒲江县学前教育也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广覆盖

学费低、条件好的幼儿园办到家门口

“家门口就有公办幼儿园,不用翻半座山了。而且学费低,条件好,再也不用挤破头为上幼儿园的事情发愁了。”说起家门口的城西幼儿园光明分园,家住官帽山的李先生十分欢喜。

以前,由于村周边没有幼儿园,孩子上学成了一大难题。3年前,由蒲江城区优质园城西幼儿园在官帽山开设了光明分园,这一消息让官帽山的居民再也不用为孩子入园远而犯难。李先生表示,家门口有了这样的优质园,像自己这样在外务工的父母也更加安心。

近年来,蒲江县全面对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要求,借力四川省和成都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办园结构。从2017年开始,按照“城市更新、产业布局到哪里,教育就跟进配套到哪里”的理念,鹤山街道、寿安街道等学位矛盾突出片区增加了5个规划点位,确保幼儿园学位充足。

5年以来,蒲江县大力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支持新园、公办园办分园,同时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现了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高质量实现“幼有所育”。

与城西幼儿园光明分园同年开办的寿安中心幼儿园,是一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幼儿园,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寿安街道内学位紧张的问题。不仅如此,寿安中心幼儿园以“阅自然,悦生活”为办园理念,构建“阅读”特色园本课程。

此外,寿安中心幼儿园还以“引导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方式来促进社区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全民素养。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有力保证,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6+N”集团联盟发展的实施。

高质量

构建集团化、联盟式的办学模式

近年来,蒲江县创新管理机制,以“2+6+N”集团联盟发展框架为抓手(所谓“2+6+N”,即以蒲江城区南街幼儿园和北街幼儿园两幼儿园为龙头,6所公办园为骨干,其余幼儿园为成员,采取“名园+新园”“城镇园+农村园”“公办园+民办园”的方式,整合资源、同频共振,协同推进全县幼儿园保教质量),建立了“区域统筹、集团管理、园所落实”的推进机制,实施公民办幼儿园一体化管理。

大兴幼儿园的转变,就是“2+6+N”的典型成果。

以前的大兴幼儿园,是一所较为落后的小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园内的大多数老师是临近退休的小学教师,每天教孩子写字、算数,为数不多的年轻老师就负责教孩子们画画、唱歌、跳舞。

2012年,在教育局的统筹下,通过“名园+薄弱园”组合,大兴幼儿园被南街幼儿园接管,并更名为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大兴分园。

接管后,南街幼儿园对大兴分园实行“紧密型”的管理模式,实行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班子管理,人财物均由南幼集团统筹调配、统一管理。为了让大兴分园快速提质,南幼确立了“共享名校资源、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集团办学理念,输出综合素质强的保教主任、教研组长到大兴任执行园长、副园长,选派精兵强将担任班组长,建立起“一名总园下派班组长+两名本地教师、保育员”的保教组合模式。

有了这样的模式,大兴分园的教学质量得以迅速提升;南幼的自然教育课程也在大兴分园落地生根,开出了独属大兴分园的花朵。

结合大兴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实际,针对家长和孩子在艺术审美方面欠缺的问题,大兴分园开启了以美术为特色的办园之路。2014年,南街幼儿园大兴分园通过成都市一级园的验收。

如今,大兴分园的科研重点放在了农耕文化上。水稻间距、插苗高度如何确定?从秧苗到丰收,水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收割水稻怎样选择工具?在等待水稻成熟的日子里,孩子们一边记录水稻的变化,一边观察天气的变化,感受节气的奇妙;丰收时,孩子们自制工具脱谷,了解现代工具的高效便捷。

将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本土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2+6+N”集团联盟机制让优质园和新建园、城镇园和农村园、公办园和民办园紧紧联系在一起,快速提升了县域内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精打磨

从“自然·生活”中生发出有趣课程

基于本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蒲江县学前教育将自然和生活环境创设为有准备的教育环境,生发出适合本地、源于儿童的“自然·生活”教育。

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幼儿在黄桷树下荡秋千。(图片由蒲江县教育局提供)

南街幼儿园以“自然为核心,利用园内大榕树、桂树等自然资源开发课程,引导孩子们在深度探索中与自然互动、与课程共生,借自然之力,打通与他人、社会的链接。

而北街幼儿园,则将“生活”作为教育研究的核心。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探寻课程资源,以游戏精神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北幼的孩子们拥有一个“自理小厨房”,在小厨房,孩子们可以“研发”自己喜爱的美食,想吃什么,自己说了算,只要不涉及安全,老师决不说“不”。

北街幼儿园教师杨利回忆说,10年前做一堂主题课,如“春天的花儿”,就是看花、闻花、画花、唱花的歌、跳花的舞……“看似丰富热闹,实则是灌输式的分科拼盘。而现在,当孩子们想吃一盘炸土豆,里面要加什么配菜?为什么发绿的土豆不能吃?如何分清醋和酱油、盐和白糖?这些问题,成为了老师开发课程的风向标。

在北街幼儿园园长王红宇看来,从生活中生发出的课程,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我们观察孩子、解读孩子、支持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10年来,蒲江县以南北幼为龙头园,通过建立“名园+新园”“城镇园+农村园”“公办园+民办园”发展联盟的方式,将全县龙头园由最初的2所变成了现在的8所,引领区域联动发展,让蒲江全域学前教育在“自然·生活”的理念引领下,迈向更宽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