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72期(总第360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熊孩子”也会有出息
■林颐
【读书】《教育导报》2021年第72期(总第3600期) 导报四版

《科学巨人》

作者:[美]凯瑟琳·克鲁尔著/[美]鲍里斯·库利科夫绘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译者:王秀莉 崔莹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ISBN:9787571008017

 

■林颐

人的成长,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看上去平庸、木讷的孩子,或者爱捣蛋的“坏小孩”,长大了却才能卓著,这种故事在科学界尤其多。

爱因斯坦不是“好孩子”,据说他脾气很大,总爱朝人扔东西,把家庭教师都气走了;牛顿的学习一度落于人后,学校报告说他“注意力涣散”“懒惰”;达尔文把校长惹得很生气,当着全校的面,骂达尔文是在浪费他的时间;居里夫人小时候很顽皮,每天往亲戚的牛奶里掺水,看亲戚什么时候注意到……

“熊孩子”不能放任。怎样好好指导他们?很多“坏小孩”其实都是自我意识强烈、热爱自由、好奇心旺盛的正常儿童,“出格”往往是童真的表现,反抗那些试图限制他们的“规矩”。我们的教育应该容许一些“破坏分子”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把所有的孩子都模式化。

阅读《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牛顿、居里夫人、达·芬奇、达尔文、富兰克林,好像小时候都不怎么“正常”。我们的“儿童”观念,是存在历史的局限性的。因为私生子的身份,达·芬奇无法在意大利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学学习,没人期待这个孩子取得什么伟大的成就,达·芬奇还是个左撇子,在那个时代,左撇子被认为是邪恶的。

这7个“熊孩子”身上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的自学能力都非常强。达·芬奇一生都靠自学;弗洛伊德从小坚持将梦记录在笔记本中,一直想要搞懂这些梦意味着什么;牛顿对奇怪发明和机械操作充满兴趣;达尔文活力满满,热情高涨,是一个喜欢收集昆虫的少年;爱因斯坦从四五岁开始就对科学感兴趣了,对大人们的回答,他总是感觉不满意;学习是玛丽(居里夫人)上瘾的事情,她的恶作剧总是带着科学实验般的精准;富兰克林,是公认的“自学成才的发明家”。

我们应该庆幸,他们的生命能量从来没有被陈规陋习扼制住,甚至因为外部的压制而迸发出更大的能量。这个世界的一些社会法则,强调秩序和人的谨顺,一定程度上能保障社会的安全和有序发展,可是,长此以往,社会也会变得停滞、麻木,失去活力。我们应该庆幸,有一些“熊孩子”毕生保持了他们无畏的勇气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他们把雷电从天空中引下来,他们洞穿生物进化的秘密,他们定义了我们看待自身的方式,他们以伟大的牺牲践行科学的信仰。

《科学巨人》是童书,但绝不只是童书。这套科学家传记斩获了美国图书馆协会荣誉图书奖、波士顿号角书奖等各大好书奖项,作者名叫凯瑟琳·克鲁尔,她为青少年撰写的人物传记广受欢迎。作品的笔致优美柔和,发乎内心的温柔爱意,流淌在字里行间。

这不仅是一套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励志图书,它在召唤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它是一套以叙事为主的作品,插图不多,大一点的孩子大约能读懂,较好的方式,是家长陪着孩子,或者家长看了,讲给孩子听。大人们也是要学习的。大人们要意识到,孩子不是“白板”,可以任意涂抹。大人们更需要改变很多刻板印象。

这7位科学伟人都不是完人,没有谁是完美的。他们不是道德标兵,有时私生活违背社会规范,甚至在专业上有一些污点。达·芬奇嫉妒米开朗琪罗的才华,牛顿身上笼罩着“剽窃”疑云,富兰克林是个奴隶主。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做出的丰功伟绩就把他们捧上神坛,也不能因为他们有缺点,就否认他们的功绩。在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们的成就,还看到他们为人的复杂面。

居里夫人说:“在科学中,我们要关注的是事,而不是人。”结合语境,她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