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72期(总第360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的现实与理想
■余志勤
《教育导报》2021年第72期(总第3600期) 导报四版

《城市班主任》

作者:周开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ISBN:9787569036084

■余志勤

写教育的小说,如果作者阅历不够,容易隔靴搔痒,无法真实呈现复杂而庞大的社会体量。让人欣喜的是,周开金用笔不落窠臼,在表现以李叶、乔一兰、杨柳依为代表的新时代教育者形象时,把他们置身于更广阔的社会真实中,为我们清晰展现了新时期城市教师的生存现状。身为一线教师,我读后深有切肤之感。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深情地凝望着清醒的世间,在真实中渗透理想,在残酷里携带天真,让阅读者既有沉重的叹息,也充满了热情的希望。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普通百姓家庭教育的真实状况。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班上父母形态各异,这也是班主任李叶最先面临的问题。全承远的母亲晋三姐,就是一位让人过目不忘的母亲。她教育孩子,靠“眼泪”和“跪”,用情感绑架和严厉的教育让孩子被迫成长。这种残酷的真实一开始就触动了我,让人唏嘘不已。

在这里,还有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作者构思巧妙,通过学校在研课题“培养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探究能力”将社会现象串联起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在这座城市里,有年老仍在读书的老太太余淑珍,有将空调外机和档杆装在盲道还意识不到错误的工作人员,有来自社会上层官员的酒局,有来自下层的农民工被讹诈的场景。有旅行的快乐片断,也有课堂上的日常对话……作者在各种场景中游刃有余,进行了精准、细腻的描绘,通过交错的人物关系展现出城市的整体风貌。为人物活动勾勒出一个丰富的时代背景,最终又将全方位的视角聚焦,将系列矛盾集中在了学校,通过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开会、办公室议论、上课,巧妙引入教育中的敏感话题、热点话题。

这里有家长关注的择校、择班问题。作者没有掩饰,也没有夸张,只是客观地呈现无为人父母面临的现实困境。这里有教师关心的评职称的那些事。作者没有美化,也没有激进,只是通过记叙的方式展现普通老师的生存现状。像李叶这样的优秀教师,评正高级职称时也会遭遇波折。

这里更多的是教师生活的心酸。从农村刚刚出来的李叶,为了一个月700元的房租,忍受房东的数落;任安老师跳槽,只是为了待遇问题,私立学校承诺“分住房,满12年,过户给老师”……甚至作者毫不避讳地谈及了学校补课,课后教师托管收费的行为。

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教育细节。当然,书中还有一些很耐人寻味场景。作为校长的杨柳依提出减轻教师负担,由工会名义收集礼金,改革学校随礼旧俗时,“最低10元,最高30元、50元”,读起来有一种荒诞的幽默意味。我想作者不厌其烦地描绘教师世俗生活的一面,可能只是为了让每一个读者看到城市教师的生活情况,他们作为“城市的良心”,其实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周开金笔下,书中的老师们没有被妖魔化,也没有被特意拔高。即便是承担了“城市良心”的班主任李叶和乔一兰,他们身上也有弱点。乔一兰为了报答乡村校长的恩情,回乡教书,并且供过世校长的女儿上学,这是高尚。但在和李叶竞争正高级教师职称时,她也有自己的私心,这是人性的弱点。

好的小说就是这样,人物身上的弱点越多,理想的光芒也就越闪耀。在李叶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对苹果事件的机智处理,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教师的育人智慧。李叶和阳刚对于婚姻和爱情的一段谈话,既有现实层面的感受,又跳出了老师的身份,让我们像听到朋友的真知灼见一般欣喜。即便是路人请教如何教育孩子,李叶也乐于指点迷津。所有这一切举动,让我们看到这个普通的老师有着最诚挚的愿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不仅仅写了一个个普通的班主任和教师,还站在教育发展的高度,塑造了一个转型期的新校长形象——杨柳依。这是一个有人情味的校长。她做行政工作,也带班,以身作则,关心下属,爱护老师。她还是一个有教育格局和情怀的校长。她常常和同事一起讨论教育发展方向,主张用大学精神来办好小学教育,要有大格局,有大教育观,并形成了自己融合教育的理念。杨柳依不仅对教育有自己的见解,她还敢于改革。杨柳依的身上体现出了基层教师对好校长的期待,或许这也是作者为当代教育指出的一条理想之路。

在杨柳依校长的促成下,第五实验小学成为了开放学校。每个进入五小校门的人,都会读到这样一段话——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是提醒,也是期待,是一群有理想的教育者对教育的最高期待,因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会逃避现实,而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保持着那份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