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77期(总第360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月”有阴晴圆缺
■兰斌
《教育导报》2021年第77期(总第3605期) 导报三版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在这里,我已工作了11年,教了两届学生。月月是我现在班上的学生。

5年前,月月读一年级。那时,她早晨不进教室,只是哭,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没睡够”。好不容易哄进教室了,午休时,她又不回寝室,原因是“睡不着”。傍晚,暮色渐浓、群鸟归林时,她又开始哭,因为想妈妈。

一天晚上,我留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因为白天陪月月花了很多时间,没有时间批改作业,孩子们的听写本明天要用。月月的哭声照例在走廊上响起,我把她接到办公室,试图用自己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情感上去征服她。于是,强忍疲倦,挤出笑容,降低音量,安慰她:“月月,怎么了,又想妈妈了?”“我要回家。”月月不住地抽泣。果然,又是这个问题。其实,像这种特别想家的孩子,一定是父母在入学前没有做好心理建设和相关的训练。我心里是这样想的,嘴里却说:“月月,为什么你总想回家,是不是不喜欢老师和同学,不喜欢学校呀?”“我喜欢这个学校,但不喜欢住校。”我心里一软,说:“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给妈妈打个电话,如果她有空,就让她来接你。”

月月高兴地接过手机,却在电话里哭得很可怜:“妈妈,我想回家。”我心里咯噔一下,妈妈听这哭声,肯定会猜想孩子受了什么委屈。电话那头的妈妈温柔地说:“月月,你不是知道吗?妈妈的车坏了,送修理厂了,今天不能来接你。”哭声越来越大,不管电话那头的妈妈怎么解释,月月的回应里永远只有坚定的四个字——“我要回家!”她的胡搅蛮缠激怒了妈妈,妈妈挂断了电话。办公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之前,我并不知道她家车坏了,也没有给月月妈妈打电话通过气,我是真的想帮助她。

月月没想到自己的各种纠缠都失败了,她盯了我一眼,举起拿在手里的手机,又放下了。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我的办公桌前,把我正在批改的听写本抱起来,摔了一地。我有些生气了,但还是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用严厉的目光盯着她:“捡起来!”她不理我,自顾自地哭。我又喊了一遍:“捡起来!”她还是不理我。怎么办?给她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来学校协助处理问题,她好趁机回家?不行,如果这次我顺着她,下一次她有可能闹得更过分。想了想,我走过去,拽着她的手,厉声说:“捡起来!”她倔强

地说:“就不捡。”我说:“必须捡。”她还是不捡。就在僵持不下、无计可施的时刻,我心里的愤怒却突然神奇地消失了,差点中了这个“倔孩子”的圈套,一把年纪了,竟然斗不过一个孩子。突然有些羡慕她的妈妈,有这样一个爱她的孩子。

我笑了,笑得很大声。月月奇怪地看着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办公室里没有了她的哭声。我把她抱到自己身上,又和她聊了起来:“月月,今天晚上,你想回家,老师有没有帮助你?”她说:“帮助了,你借我手机打电话了。”“你老实告诉我,你刚才想摔的其实是老师的手机,对不对?”“嗯。”“那你为什么不摔呢?”“手机摔坏了,老师还要花钱再买一个。”“对呀,如果老师花钱去买手机,那就没钱买奖品,没钱给同学们买好看的书了,月月喜欢看书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读这本《大卫,上学去》,好不好?”

我开始给月月读绘本故事,读完后,我问月月:“大卫真的不喜欢上学吗?”“不是。他舍不得妈妈,怕在学校里没有朋友。”“月月在学校里有朋友吗?”“有,婷婷是我的好朋友。”嗯,有好朋友就好办,我总算找到办法了。我指着书里的大卫说:“所以,像月月一样舍不得妈妈的同学还有好多,但慢慢地,他们都会爱上学校。因为学校里有不止一个婷婷。今天,我们先回寝室饱饱地睡上一觉,明天,交更多像婷婷一样的好朋友,好不好?”也许是闹够了,也许是故事中比她更不守规矩的大卫让她觉得好受些,也许是她在等着明天的好消息。这一次,她答应了。牵着她离开办公室之前,我说:“去,把你刚才扔的本子捡起来,那可全是你好朋友的本子。”这一次,我没有拽着她,她却乖乖捡起了作业本。当我送她回寝室时,天空刚好一轮明月。我逗她:“月月,快看,天上也有一个月月,运气好的话,它会每天陪着你回寝室。”月月笑了,我也放心了。

故事已经过去了5年,现在,我的月月已经长成大姑娘了。我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没再来借过电话给妈妈打电话撒娇了,但她却总在晚自习下课后,替同学清洁值日,还笑着说“回去早了,睡不着。”

从月月的故事中,我也有了一些反思:如果再教一年级,为帮助孩子快乐入学,我会将家校联系提前到孩子入学前,尽早告诉家长要注意寄宿孩子的心理建设和行为训练。我也会利用新生家长会把月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家长们明白,对于寄宿这件事,有的孩子适应得快一些,有些孩子适应得慢一些,但一年后,他们基本都会适应。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不能适应的孩子,家长就接一接,给孩子一个缓冲。

每个孩子都是了不起的,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像一个有趣的谜,有时我们能解开,有时不能,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你看,连天上的月儿也会有自己的阴晴圆缺,运气好的话,也会有一轮明月,陪伴我们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