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79期(总第3607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秋虫声声
■张凌云
《教育导报》2021年第79期(总第3607期) 导报四版

■张凌云

深夜,已经睡下,我忽然感到口渴,于是到厨房里倒水。听见窗台下“唧唧”的虫鸣声甚是清晰,它们连绵成一片海,在这寂静的夜里寻而不见。

顿时,我没了睡意,心中感慨,许多东西都可以改变,但有些东西无法改变,譬如故乡、情怀,还有这虫鸣。

十多年前,刚搬到这里居住时,周围还有许多空地,小区也有大片的绿化,这样的环境自然成了虫儿的天堂。每天晚上,倘有兴致,尽可以沉浸在虫鸣的大合唱里,并细细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那时,我会想起故乡的田野起伏的声浪,想起房前屋后与虫鸣一起共度的时光,想起那些熟悉的名字,蟋蟀、螽斯、蚱蜢、纺织娘、金蛉子……

当时写过一篇文章,表达我对那些黑暗中的歌者的敬意。但渐渐地,虫鸣在耳朵里变浅了、变稀了,最后甚至听不到了。日子像一锅煮开了然后慢慢冷下去的白水,年复一年,我对周围的环境开始熟视无睹,小区的设施也日渐老化,一些绿化被铲除了当停车位用,那些熟悉的声音只是偶尔钻进我的听觉,并不会掀起多大的波澜。

可虫鸣还在。无论你愿不愿意,它们会准时登门拜访,告诉你秋深了,然后转身而去。

我该说些什么呢?古人云:“唧唧候虫鸣,秋声露中冷。”是的,秋虫泣露,直觉告诉我们天气凉了,暑气消退了,但这远不是全部。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谓“惨淡栗冽之秋声”,其实是夸张的想象,真实的情境只听见四周虫声唧唧。岳飞《小重山》说“昨夜寒蛩不住鸣”,寄托的乃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忧愤。这些名篇里,虫鸣是背景、是点缀,更是暗喻、是提醒,在时节的周而复始中,一个人得到了多少,又留下了多少遗憾。

是慨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日子过得太快;是抱怨成功太难,理想与激情日渐消退;还是觉得身体精力不比从前,庸常的生活亦是一种幸福?或者都有。一岁一起的虫鸣,难免让人有悲秋之感,人有生老病死,本质上与枯荣代谢的草木、乍响还歇的秋虫又有多大区别呢?

不过,我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午夜时分,虫鸣像一面清晰的时钟,回响着心灵走过的历程。忽大忽小、或轻或重的各种虫鸣,代表着不同的心情,有喜悦、有收获,也有失落,有悲伤,但它们都是我的伙伴,我的亲人,它们伴着我走过漫漫长路,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唧唧”“啾啾”的波澜起伏,犹如宏大的八音之盒,在灵魂之上奏响大自然最纯粹的天籁。

应当要感谢这个世界的包容,让我能拥有抛开各种芜杂干扰的清听。叶圣陶在《没有秋虫的地方》里感叹:“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所幸,我的居所还能听见虫鸣,也许它们不再像以前嘹亮,却依然是绝好的自然诗篇,不去多想什么劳人、秋士、独客、思妇,虫声始终是值得留恋的事物,让我再想起清风明月,想起年华似水,想起自己的来历和出生的故乡。

这秋虫声声,且让我枕一首思乡曲,静静地拥你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