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81期(总第360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扔掉“刻板印象”摘掉“有色眼镜”
■苍溪县歧坪小学 权卿宗
教育叙事《教育导报》2021年第81期(总第3609期) 导报三版

临近期末,学校临时召开班主任会,我不需要参加,二年级的杨老师找到我,要我午自习时帮她盯盯孩子们的默写。

走进教室,孩子们都在埋头奋笔疾书。而我则在教室里来回巡视着,适时地提醒书写、坐姿什么的,不大一会儿,便有学生上交听写本。

讲台旁边的座位上,一个身穿蓝色 T恤、鼻子上长着一颗黑痣的小男孩吸引了我,孩子们每交一个本子,他便抬头望望,张大嘴巴,不断发出“啊——呀”的惊叹声,表情似乎有些夸张。

问问周围的同学,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小星(化名)。小星!他的名字可是如雷贯耳,同事们常把他挂在嘴边。比如:家人生气打了他,他用摔碗表达不满;老师要惩戒时,不等老师开口,他嬉皮笑脸地主动上前伸出手掌,让老师拿他没法;校长来检查,他竟站起来高高地指着校长,不放下手指……

不久,大部分孩子陆陆续续交了听写本,出教室玩了,教室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其中就有他。我走过去一看,他正在写名言“小信诚则大信立——×非子”。前面都很顺畅,可“韩非子”的“韩”字似乎难住了他,他不时咬咬笔杆,不时在草稿上涂涂写写,偶尔还用食指敲敲脑袋,做出一副沉思状,他写了擦,擦了又写,完全没信心。

眼看教室里的同学越来越少,他似乎越来越急,可他又不甘心写不出这个字。

我感到他很在乎这次默写,学习愿望很强烈,完全不是一幅无所谓的状态。想想自己的小时候,便动了恻隐之心。

“需要老师的提醒吗?”他咬了咬笔杆,抬起头,不甘地点点头。

我拿起笔,便示范起来,他歪着脑袋,眼珠跟着笔尖不停地转动。当我把“韩”字里的“十”刚写完,他便惊叫起来:“老师,我会了耶!”他接过笔,工整地补写了“韩”字。我夸奖他书写真工整,他抓抓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说:“这个‘韩’差点难住你了,你用什么办法才能记得更牢一点呢?”

他想了想,高兴地告诉我,先记“十”加“早”加“韦”字。“十”和“早”他很熟悉,至于“韦”,他更熟悉,他同桌就姓“韦”,他记起来应该比较轻松。

当我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说:“老师,谢谢您!”虽然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很清楚。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竖起大拇指:“小伙子,不错,很有礼貌!”他开心地咧开了嘴。

以后,在校园里他遇见我,都会很主动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不像传言中的目无师长,调皮顽劣。

“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常常让教师戴上“有色眼镜”。对于淘气的孩子,我们常常缺乏足够的耐心、热情,先入为主,站在成人立场上,不假思索、不断强化他们的不足,久而久之,导致了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道无形的高墙,师生距离越来越远。

小星能主动说:“谢谢!”说明他并不是目中无人,很多时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好的处理方式便能形成好的关系,好的关系自然便有好的结果。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向好的一面。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需要摒弃我们的偏见,以儿童的视角,思考他们需要什么,在乎什么,不断用心去倾听、用情去实践,教育于无声处便自然而然。也许,我们应该做的只是扔掉“刻板印象”、摘掉“有色眼镜”——这件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