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83期(总第361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把公开课写下来
■张道明
公开课后,教师应该做什么《教育导报》2021年第83期(总第3611期) 导报三版
9月23日,本报刊发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大成的《公开课后,教师应该做什么》,指出当下不少教师公开课上完就“躺平”了的状况,提出应“对话同行评课”“倾听专家说课”“省察自我改课”的建议,文章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本报特开辟“公开课后,教师应该做什么”栏目,欢迎教师踊跃投稿。

笔者以为,公开课后,教师除了“与同伴对话、倾听专家高论、自我省察改课”外,还应该向前走一步“写课”。所谓写课,就是用文字记录、梳理、提炼与“公开课”有关的思考。写课有四点价值:

首先,留存教育生活。生活犹如把文字写在水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一次培训会上,笔者做了一个调查:记得清楚自己每次公开课的时间、地点、上课班级、执教课题、过程中的精彩与缺憾以及参加人员、评课内容,寥寥无几。公开课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也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真实写照。教育生活如果仅仅是经历了,而没有记录下来,实在是一种遗憾。写下公开课的故事和细节,就是在珍藏教育人生,典藏教育美好。

其次,思考更为深入明晰。公开课前备课、磨课中的思考;上课过程中的插曲与意外,教学机智;评课时观点的碰撞,火花的闪现。写的过程中,思考由模糊逐渐清晰,零散的逐渐聚焦,碎片化的逐渐形成系统。换言之,写让教育思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特殊个案到发现普遍的一般规律。

再次,便于日后查阅。当公开课以及公开课的相关思考物化为文字后,就可以作为教育成果永久保存。如果没有写下来,一旦日后想要查阅,就会无从查起。

最后,写下来便于分享传播。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把公开课写下来,发在自媒体或投稿,有利于更好地传播教育思考和教学实践,一是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实现更大范围内交流,学习借鉴,避免同道走弯路。倘若没有写下来,交流和传播的范围仅仅限于现场,不能在更大范围传播,获益者甚少。

特级教师窦桂梅每上一次公开课,就会写出两三篇教学文章。那么,“写课”写什么呢?

写课堂实录。借助录音或录像,看看哪些地方达到预期效果,哪些地方生成了精彩的教学,哪些地方失误,原因是什么。

写教学反思。可以针对整体进行教学反思,也可以抓住某个环节或片断反思。譬如开课导入、拓展延伸、结课升华等环节,好在何处,不好在哪里,如何改进,提出措施。

写教学优点、缺憾。写出教学中做得好的,还可以怎么做,更好;写教学中的缺憾,剖析导致不足的原因,或者预设更多的方案。

写评课纪实。记录主持人、评课者各自说了什么,发言对自己有什么触动,碰撞出了哪些火花;你自己有什么看法,赞同还是反对……这些都是值得大写而特写。

把公开课写下来,实则是教师为自己留下了教育生活的痕迹,教学思考的证据,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师在一个个文字的敲打中,在一个个句子的琢磨中,在一段段词句的爬梳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专业视野愈发宽广,看到更为辽阔的远方。

(作者系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