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83期(总第361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双减”:学校把握“五个方向” 教师做好“四道加法”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郭光恒
《教育导报》2021年第83期(总第3611期) 导报二版

开学近一个月,全国各地掀起了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热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与热议。如何推动“双减”工作在学校落实落地,对于学校、教师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

学校

全面育人,推进评价机制改革

“双减”的策略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真正理解“双减”的根本是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进而要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

一是“守正”。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双减”的重大意义,以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态度推动“双减”落实落地,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责任担当将“双减”工作抓出成效,以此为抓手推进学校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是“提能”。充分认识到“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关键在教师,教师提升教育品质的关键在课堂。眉头紧锁、疲于奔命的教师培养不出阳光进取的学生,死气沉沉、效能低下的课堂演绎不出教育的曼妙。这就需要学校以新的视角全方位关心、支持、尊重、发展、评价教师,既要让老师有认识到位、转变迅速的动力,有保障到位、补给充足的自信,又要通过自身努力具备教艺精湛、全面育人的实力,走出狭隘的学科视野,关注更有温度和“含金量”的分数,致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更有质量,先解决好“课堂增效”的问题,才能让“课外减负”成为现实。

三是“精炼”。充分发挥各类名师、骨干教师的领军作用,全面抓实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科学设计作业;做到“量上适中、质上可靠”,探索“套餐制”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不是“一刀切”;落实作业公示制度,解决好规范治校的问题。

四是“增能”。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科学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对个别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好“学足学好”的问题;要关注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真正在学校动起来、乐起来,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解决好“课外增能”的问题。

五是“评价”。要全面转变对教师、学生的评价问题,深入推进评价机制改革,解决好“指挥棒”的问题。

教师

“告别题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21年3月2日,四川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3年,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理念落后、内容单调、方法单一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式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从“育分”走向“育人”,初步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潜心课堂育人主阵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四道加法”:

一是“精备学情”,以推动教学结构性改革为手段,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内容的合理性、组织的科学性、学习的自主性,甚至是教学语言如何做到聚焦核心、干净简练,都要在备课中有充分的准备,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钟;

二是“有效预习”,科学设计预习任务,增加预习的针对性、情景性、生成性,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三是“流程合理”,科学设计教学流程,从任务分配、目标设定、合作探究、方法指导、过程调控等方面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充满互动与活力,形成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

四是“告别题海”,增加作业设计科学性,做到“量适质优”,让学生从传统的“题海”中走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打开知识与生活的深度链接,从“学科育分”走向“全面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