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87期(总第361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双创”价值与实践
■李飞 孙德刚
《教育导报》2021年第87期(总第3615期) 导报三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师德,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完成师德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一、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完成师德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师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滋养,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修身笃行,勤勉治学;安贫乐道,专精耽学等等,这些思想蕴含着古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追求,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德性价值意蕴。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丰厚营养和德育智慧,顺利完成师德文化传承。

为此,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师德,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中华优秀传统师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教师经过深入系统学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先进精髓,这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师德顺利转化的必要前提。其次要使优秀传统师德响应时代发展要求,在“与时俱进”上下功夫。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内容得到了更新,教育方式更加丰富,教育理念也更加开放先进,教育的目标也极具时代性,因此,中华优秀传统师德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应与新时代师德要求相适应。最后要多维度推进新时代师德体系建设的落实,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一方面在理论维度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借鉴和融合,另一方面要做到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优秀理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顺利转化,做到学思践悟与知行合一。

二、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中华优秀传统师德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文化资源,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首先要深化全体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认同。学校应通过理论培训、环境渲染、实践学习等方式,让更多教师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师德,坚定文化自信。其次教师要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理性认识。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审视中华优秀传统师德,通过借鉴中华优秀传统师德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加之新兴现教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师德转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提升育人效果。最后教师要以中华优秀传统师德涵养自身,努力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面对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道德传统的消解,教师作为主流文化的传承者和坚守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观念冲突,在多元价值冲突中坚定师德信仰。

三、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师德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德育内容、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实践方面对于立德树人都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此,首先中华优秀传统师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师德资源,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正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其次广大教师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将之与中华优秀传统师德的学习结合起来,从师德文化衍变发展历程中感悟理解“四有好教师”的理论内涵。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师德资源增强自身育人魅力,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洪流,将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李飞系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辅导员,孙德刚系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党委副书记,该成果系2020年西南石油大学辅导员科研专项基金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师德转化的三重逻辑(2020 RW0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