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88期(总第3616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劳动教育给“双减”助力
记者 梁童童
聚焦“双减” 落地: 家校在行动《教育导报》2021年第88期(总第3616期) 导报一版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去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在劳动教育的时间上作了详细的规定。

“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规划、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家长怎样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孩子参与劳动?为此,四川广播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联合四川教育融媒体中心,通过品牌栏目《金熊猫说教育》,策划了最新一期访谈主题《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为学生成长“赋能”?》。

成都市教学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教育导报·家教周刊》特约专家肖慧,金沙小学副校长、《教育导报·家教周刊》特约嘉宾刘玥廷,受邀作客演播间,深入探讨“双减”之下有关劳动教育的问题。

■ 记者 梁童童

劳动教育,孩子能获得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回归初心,教育的终极目标更加突出——“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双减”政策里也明确提出,学校要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时代在不断发展,但劳动,永远是创造一切的必要途径。肖慧指出,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教授劳动技能,而是一种成体系的教育。从培养劳动的过程中学习技能、磨砺品格、发现自己的特点特长,在学习生活中持续地发挥作用,最后成长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劳动者。

“教会孩子种地、扫地,不是说就要把他们培养成清洁工、农民,而是让他们感受这些劳动的辛苦,才能从心底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肖慧说,强调体力劳动,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出力、流汗,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体验,用辛苦换来成果,感受其中的成就感。

因此,树立“出力、流汗,感受辛苦”的劳动教育观念很重要。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大多数孩子都树立了“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并不排斥劳动,需要改变观念的反而是家长,尤其是家里老一辈的家长,心疼孩子,生怕孩子累着了,其实孩子是乐于劳动、有能力劳动的,家长应该学会放手。

刘玥廷指出,学校在规划劳动教育时,应把劳动教育视为育人的手段,让孩子的身体和思维都得到锻炼。

孩子的身体发育,在进行劳动时,肌肉、感统能力、协调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就像我们吃饭,不能只吃米饭、只吃水果,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都需要。这就像劳动对孩子身体上大小肌群的刺激一样,需要全面、适当。”

“身体的发展是最直观的,但许多人会忽略劳动对孩子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刘玥廷说,从前要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可能只是通过做题、智力游戏或者玩具,但其实各种劳动中都蕴含着这些资源。

刘玥廷以扫地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家务活为例。打扫一个房间,需不需要先挪动房间内的物体?是从里往外扫,还是从四周向中间扫?怎样设计路线效率才最高?大面积的空地怎样发力?犄角旮旯怎样才能清理干净?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肌肉、活动了关节,还对孩子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外,完成各种劳动还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劳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都是具体的、课本上不会教的内容,无论是自己尝试解决,还是寻求他人的帮助合作,都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锻炼生活技能、促进身体和大脑发育,劳动教育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能成为他今后学习的目标方向。据刘玥廷观察,“热爱劳动的孩子,也是爱笑的孩子、心理健康的孩子。”从心理学上讲,出力、流汗的过程也是解压的过程。热爱劳动的孩子,家风也必定是脚踏实地、勤俭朴实的,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必不会差。“这样的孩子,今后到哪里都会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肖慧看来,劳动教育是载体,孩子们最终收获的是各种各样的能力。比如收拾书包书柜,物体要分类,场所要分区,这种分类思维也是学习知识所需要的。

学校的做法

劳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

在刘玥廷看来,为了更好助力“双减”工作,劳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新时代呼唤新样态的劳动教育。“要开展成体系的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发挥作用,相互配合。”刘玥廷介绍,成都市金沙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依托学校的庭教育中心、对外联络的社教中心、学生中心,让学生的劳动教育发生在广阔的天地中。

金沙小学的劳动教育自建校以来一直都在开展。课程分两个板块,一是主题融合课程,一是专项劳动课程。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金沙小学依次开展了校园、农耕、世界、博物馆、财商、职业规划等课程,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专项课程,则是利用劳动手册督促孩子在家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结合期末手册、假期手册,形成过程性评价。把劳动作为家庭作业放在手册里,每天进行填写。扫地、倒垃圾、整理床铺,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长此以往,孩子的家庭意识、责任意识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学校和班级会为小朋友提供“岗位”,有服务于班级的养护植物、整理书籍,也有服务于全校的安全检查等。学期末,学校会评选“劳动之星”,用游戏币的形式进行奖励,孩子们可以换取小礼物、文具等,形成一个闭环。“这样,孩子不仅通过劳动收获了身体上的成长,也有一点物质上的奖励,他们会很开心。”

此外,学校还会定期开展职业体验。从社区开始,去看看各种职业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请家长到校来给小朋友讲解自己的职业;去工厂看看食品是怎样生产的等等。“场景化,是劳动教育是否有效很重要的一点。”肖慧说。

劳动教育,需要劳动,也需要教育;需要老师、家长们“讲”,也需要到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去,比如农田、工厂,去看,去做,让劳动真实发生。

截至目前,我省已认定9个国家级、125个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成都市、泸州市纳溪区、广元市利州区、眉山市青神县还被教育部纳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将再遴选打造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发展示范校。

在劳动教育基地里,孩子们可以吃、可以住,真的去做木工、金工、电子,拥有更加贴近真实的劳动、职业体验。

劳动教育需要这样的场所,然而,在具体落实时也要注意不僵化,学校周围即便没有工厂、农田,也可以根据实际来进行场景化的劳动教育。

肖慧指出,劳动分为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服务劳动三类。以上提到的是生产劳动,此外,学校和班级还可以设置岗位,来锻炼孩子们的劳动技能;与企业、机构联系,去社会上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进行服务劳动。况且,没有农田,在教室也可以用水瓶、牛奶盒等做水培植物等,“我们可以运用的场景是很多的。”

给家长的建议

引导孩子从身边事做起

“双减”后,家长应注重培养多元化兴趣,而兴趣培养的方式,就包括劳动教育。谈到家庭中的劳动教育,肖慧、刘玥廷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放手”:要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洗碗,就要做好准备会摔碎碗;拖地,就做好准备可能拖了比不拖还脏。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他、教他,但一定要让他自己来。”刘玥廷说。

肖慧对此表示认同。劳动要成为习惯和品质,需要千锤百炼。很多家长一开始不让孩子做,孩子做多了不想做了,又会批评他。“我们始终要记住,孩子的劳动习惯需要我们帮一把才能建立起来,需要我们的鼓励和督促。”肖慧认为,所有的劳动都是不容易的,最重要的是坚持,这既是磨炼、也是提升,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才具有竞争力。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肖慧给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家长应该端正自己对于劳动的态度。回家之后如何谈论自己的工作,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用一个积极正面的态度影响孩子对工作、劳动的看法。

第二,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在要求孩子时,需要审视自己是否也做到,督促孩子做,永远不如和孩子一起做。亲子烹饪、一起整理房间等等,都是很好的劳动教育,也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第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一方面,要给孩子讲清楚,劳动就是辛苦的,会很累、会流汗,但同时,我们会享受到辛苦付出之后的成果。切忌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这样会让孩子将劳动与负面情绪结合起来。对于一些网红主播“不劳而获”的现象,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不要觉得“一夜暴富”是正常的,我们要用脚踏实地的劳动换取报酬。

“‘双减’后,劳动教育现在是热门,难免有凑热闹而没有真正落实的嫌疑。”肖慧指出,要避免形式化,关键是一定要让孩子们出力、流汗,要磨炼意志,锻炼能力。她强调,劳动是路径,终极目的是育人。

有效的劳动教育,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分学段展开,是有必要的。肖慧介绍,现阶段的劳动教育,小学低段以个人起居的生活劳动为主,中高段以家庭的家务活为主,初中以校内外的生产服务型劳动为主,高中则围绕职业体验展开。肖慧认为,“职业启蒙教育能让孩子对未来有更深刻的认识,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也不是‘两眼一抹黑’。”

到了大学阶段,劳动教育则应与学生的专业、职业实训相关,为就业做准备。“说到底,劳动教育需要贯穿我们人生每个阶段,要反复打磨才能形成稳固的习惯和品质。劳动是立身之本,劳动的技能、责任是我们必须要教给孩子的。”

劳动教育不仅是教会孩子们简单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也在教育孩子对知识躬身修行,动手实践。最终收获的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是一种品格,通过磨炼意志,用双手成就美好未来。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