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92期(总第362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新形势下,陶行知教育思想熠熠闪光
——纪念陶行知130周年诞辰学术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钟兴茂 陈朝和文/图
《教育导报》2021年第92期(总第3620期) 导报三版
今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30周年诞辰,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教育实践和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双减”政策下,陶行知生活教育、行知教育理念,对当前理解和落实学生减负又有怎样的指引?

10月21日,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陶行知130周年诞辰暨新都一中80周年办学成果展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陶友”、教师齐聚一堂,缅怀陶行知,交流学校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做法、经验,探寻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学校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道’、是宏论,含‘术’也,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指导意义。”陶行知曾孙、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副馆长陶侃在论坛上作《我的曾祖父陶行知》学术报告。他指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涵盖了“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伟大抱负与时代责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有教无类”“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敢探未发现之真理,敢入未开化之边疆”的创新精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自我颠覆”的终身学习态度;“有教育,无家”的教育家精神;“为国、为民”的崇高信念,对新时代推进“五育并举”、落实“五项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陶侃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生德育、家庭教育等方面,都践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说:“学陶、研陶,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理念,更要实践、积累、反思,先行后知,在行中知,方见陶行知教育思想之精髓。”

陶行知是上海市行知中学的第一任校长。上海市行知二中校长,原行知中学校长陈振华也来到学术论坛,作了《育才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报告,分享行知中学几十年来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经验,着重介绍了新高考背景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新高考强调对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学生核心素养的考评,一味的刷题不再是制胜法宝,重拾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显得尤为重要。”陈振华介绍,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行知中学探索出了以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多元互动的“四动”课堂。“教学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学校要更加开放,为师生搭建自主教学的平台,探索更能体现学生思维过程、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他说。

20年前新都一中与陶行知研究会“结缘”,从此将行知教育融入到学校教学中,坚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育途径,培养全面发展、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时代好青年。新都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刘旭东在《新都一中20年知行课程行与思》报告中介绍,学校每个班级每天都开设15分钟的行知课堂,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看报、畅谈时事;还将课堂从学校拓展到生活中,利用传统节日、艺术节、运动会各个时间节点开展行知教育活动,并结合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开设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专题行知课程。

学生减负,陶行知教育思想有何借鉴作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倡六大解放,解放学生脑、手、眼、嘴,使之能想、能干、能看、能讲;解放空间使学生能接触自然和社会,解放时间使学生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与“双减”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不谋而合。”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和松在《行知育才,教育为公》报告中说道。

重庆市育才中学也是陶行知创办的,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几十年,在学校办学理念、校园形象建设、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行知文化。张和松说:“‘双减’政策下,行知文化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多年来,育才中学在生活教育的理念下,开设了涵盖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生活课堂、行知课堂、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自治力、生活力、创造力等关键能力。“各类专题课程与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学习,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用眼、用嘴的机会。”

刘旭东也认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双减”政策下也熠熠闪光他表示,“双减”政策要求与时俱进的课程设计,新都一中将以行知课堂为杠杆,把行知教育理念从活动引入学科课程教学,撬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双减”之下,家长又该如何理解政策,重构子女的教育计划?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聂圣哲在论坛上作了《养活教育是人生托底的教育——浅谈生活教育的时代变迁》报告。养活教育是聂圣哲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提出的,即父母带领孩子做点点滴滴的事,为大人分担家务,在学习做饭做菜、养花养草、洗熨衣服等过程中,树立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等价值观,尽早独立,养活自己。

过去,许多父母在“唯分数”、“考名校”等价值取向下,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忽视动手能力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花费大量精力培养孩子的艺术、体育能力,同样忽略衣食住行等生活能力的培养,造就了许多“巨婴”。“一个孩子把钢琴练到十级,要花掉无穷无尽的时间,哪怕用其中一小部分时间来学习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待人接物、计划和安顿生活……这个孩子将来的生活都将是自在的,事业也可能非常优秀。”聂圣哲说,“双减之下,父母需要重新认识和规划孩子教育,养活教育或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他特别强调,孩子的养活教育是有时间限制的,从3岁之前开始最为适宜,14岁后开始将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