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93期(总第362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师作为“培训者”需注意的问题
■许大成
《教育导报》2021年第93期(总第3621期) 导报三版

在一些培训项目中,中小学骨干、优秀教师开始作为培训者。这些讲座,不仅会帮助其他老师提升理念、增进智慧,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但笔者发现,一些讲座“抬头率”不高,让人昏昏欲睡,效果差强人意。教师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培训者”?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提炼思想有高度。就是向上提炼讲座的观点,让观点照亮现实。一个讲座要有一个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就像一面旗帜,举得很高,鲜明而又突出,统领具体的材料和小的论点。一次讲座,如果能让老师们明白并相信基本观点,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它的价值。因此,“培训者”要善于概括和提炼,或提供政策遵循,让讲座的站位有高度;或应用名家理论,让讲座的理念有高度;或概括自己的实践,让讲座的理论有高度。这样,讲座就可以让老师们领略“吾道一以贯之”的思想的高远,举重若轻、小中见大的方法的高明。当然,“向上提”不是人为拔高,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论从例出,理实结合,让所讲的观点真实可信,进而获得普遍的指导性,增强以理服人的力量。

二是理论落地有实度。就是踩着老师们的问题和困惑落地,使讲座具有现实针对性。从选题看,做讲座不是自由发挥,它来自于组织者和老师们的实践需要,做讲座就是对这一需要的回应。因此,一个好的讲座是接地气的,它来自于老师们火热的教育生活,回应的是老师们普遍关心的真实问题,是他们教育实践之“困”,理念落地之“惑”,探索创新之“难”。这样,讲座就成了老师们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案始于“破”,在批判中拉近问题,聚焦思维,让讲座有的放矢,增强战斗力。方案成于“立”,通过思考分析,找到问题的破解途径,让听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是经验表达有新鲜度。就是说老师们喜欢听、听得懂的话。为此,讲座一要创新表达,不要陈词滥调、人云亦云,要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很多讲座整体内容记不清了,但其中的某一句话,却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成为难忘的教育格言。二要深入浅出。讲座不像书本可以反复看,如果艰深晦涩,让人听不懂,听不下去,就失去了讲座的初衷。可以在关键处作比喻、搭支架。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把知识、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异同,比作学驾驶时的理论考试、路考和上路驾驶,这一鲜活比喻让人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这一做法值得中小学老师学习借鉴。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讲座的最高境界。三要讲好故事。好故事是教师生命感觉和存在方式的表达,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能为讲座增添吸引力。因此,要追求“以例动人”,认真准备案例和课例,用心把故事讲得具有生动的情节结构、恰当的信息承载、精准的价值指向,让老师们带着故事走出会场。

四是讲座风格有亲和度。“培训者”要有亲和力,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一是态度要谦和,不要给老师们高人一等的感觉,要清楚自己和台下的老师相比,只是在某方面多了些体会和心得;二是方法要民主平和,不妨设计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台下的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和体会,然后再分享自己的观点,把老师们带进问题的场域,激发和唤醒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观点要中和,不要盛气凌人,偏激、武断、走极端,用辩证思维表述,让老师们从中体悟到你的情怀和智慧,感受到逻辑和思想的力量。

作为培训者的四个“度”,深深扎根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好讲座最需要的不是“讲座术”,而是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备课研讨等真实的教育现场。这些现场能为讲座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和动力、挑战和机遇、技巧和方法、灵感和智慧。优秀的讲座,诞生在真实鲜活的教育现场里,完善在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认知、体验和创造中,绽放在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总结和表达上。只有这样的讲座,鲜活可感,直抵人心,让其他教师获得前行的智慧、情怀和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