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13期(总第301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观念转变与模式创新
——内地西藏班(校)探索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2016年第113期(总第3010期) 导报三版
近日,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2016年内地西藏班校)教研工作研讨会在成都西藏中学举行,各地西藏班(校)代表及民族教育专家围绕西藏班(校)教育质量提升进行交流。

“师怨生厌”的症结是观念误区

“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师教学观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成都西藏中学校长顾定华说,曾经,成都西藏中学普遍存在“师怨生厌”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产生职业倦怠;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受阻,产生挫败感进而厌学。双方交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两者指向相同原因,归根到底是观念误区。”

顾定华介绍,成都西藏中学为此提出“以学定教”理念。学校推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导师制。导师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其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为其制定改进和发展目标。针对受导学生的情况,各班每半学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召开导师专题会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发挥“整体、合作、优化”功能,提出解决办法。“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变革,如今,学校已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教学质量提升明显。”顾定华说。

成都西藏中学还提出“只唯理念,不唯模式”,鼓励教师大胆探索教学模式。“我们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搭建教研平台。”顾定华介绍,学校2012年与成都市高新区达成协议,该区所有教研活动西藏中学教师全部参加;学校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相关比赛与评比。“学校在后勤上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解决一切困难,例如,我们专门为教师预存5万元专车费用,平台和后勤保障到位了,教师参与教研更加有劲头。”

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支架

“内地西藏班在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理科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何伟指出,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对其学习风格有着深刻影响,藏族学生普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相较于汉族地区学生,藏族学生更加倾向于视觉的、具象的学习,其场依存型风格更加突出。内地西藏班应多以情境化教学为藏族学生“搭建支架”,循序渐进地强化其抽象思维能力。

对此,原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校长朱国伟深表赞同。他讲述一次在学校物理考试中,有一道题以抽水马桶的结构考察杠杆原理,西藏学生,尤其来自农牧区的学生,在这道题上明显遇到更多困难。“很多来自农牧区的西藏学生说从来没见过抽水马桶,对于这些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脱离其生活情境的教学内容对他们的学习构成了一定困难。”

为此,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西藏班在教学中大力开展项目学习与合作探究,在项目中创设情境,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实现体验式学习。学校还与当地博物馆、科技馆等开展“馆校合作”经常性组织西藏班学生参观学习,拓宽视野与思维。

拓展平台创新育人模式

江苏省南通中学将创新西藏班管理方式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校副校长沈惠祥介绍,学校为西藏班学子搭建了4个平台。

结对关爱平台包括生生结对和师生结对。生生结对即一个普通班结对一个西藏生宿舍,一名藏族生结对一名汉族优秀学生。“教室里、图书馆时时都有汉藏同学共同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身影。”师生结对采取党员教师全部参与、非党员教师志愿参与形式,使每名西藏生在生活与学习上得到教师精准帮扶。

汉藏文化交流平台为汉藏民族团结和藏族生适应学校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暨汉藏文化交流周,汉藏学生手拉手共同演绎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中秋节,汉族学生带着月饼走进西藏学生宿舍,与他们共度汉族传统佳节;藏历新年,汉藏学生共同制作切玛,畅饮酥油茶。

自主管理平台让藏族生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校层面,成立校学生会西藏学生分会,引导西藏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西藏生自主开展各项活动,成立社团并吸纳汉族学生加入。班级层面,西藏班实施班主任助理制度,指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校还为西藏班搭建实践服务平台,每个班和南通市区相应社区结对,开展社区服务,锻炼学生社交活动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感知社会。“通过实践服务平台,藏族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接受关爱与帮扶的对象,自己也有能力对社会作出关爱与奉献。”沈惠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