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14期(总第301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冬天,给自己一些温暖
■蔡源霞
《教育导报》2016年第114期(总第3011期) 导报四版

在冬天里,最能感受到的其实不是寒冷,而是温暖。正因为寒冷,所以冬天柔软的阳光是暖的,金黄的梧桐叶是暖的,毛绒绒的围巾是暖的,那首“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暖的,甚至路人的笑容都是暖的。

而我,喜欢在冬季里给自己一些暖事。

如馄饨。冬天的馄饨最适合在早晨吃,且一定要是荤中有素的馅,既有肉香又不太过肥腻,煮熟出锅,再撒上一把葱花、几片紫菜,然后滴上几滴香油,再呼呼啦啦地喝进肚子里去,所有的暖便在体内升腾起来,任屋外吹的是什么风,都有勇气走出去。

还有手工织的毛衣。私以为,毛衣一定要穿手工的,又厚且密,毛绒绒的,穿在身上暖意顿生。不过,毛衣一定要自己织,因为最暖的还是织毛衣的过程。

记得儿时母亲织毛衣,必定是在晚上,点一盏油灯,灯火调到最小。母亲织毛衣不需要看的,只在偶尔跳针或织错的时候,才会瞟上一眼。更多的时候,母亲一边织毛衣,一边给我唱那些遥远的,不知道传了多少年代的童谣。儿时的冬天,大多时候我是在母亲的歌声中睡着的。因此,冬天的夜于我,是暖的。

我不会织毛衣,中风的母亲也不会教我。好在小城有毛线店,不但卖毛线,还会教织毛衣,于是,我也像母亲那样,白天工作,晚上织毛衣。只是现在没有油灯,而是和老公坐在床前闲聊,谈我们周围的那些人和事,让时光在闲聊中静静地流淌。心里的暖,如同手中的毛衣。

包括那些专属于冬天的吃食,最经典的莫过于火锅,古时叫暖锅子。用鱼头或筒骨熬汤,然后放进你所能看到所有的荤菜、素菜,可以是各类的肉卷、肉丸子,也可是各种菌类,素菜是绝对不能少的,豆腐、萝卜、青菜、粉条……只要喜欢,可以每天不重样地吃,也不会觉得腻。有了火锅,即使是小小的三口之家,被这热气腾腾的锅子一熏染,也是极热闹且幸福的。

冬天里的那些暖事还有很多,如工作前的一杯咖啡,各自上班上学前的一声叮嘱和一个拥抱,阳光下的一个深呼吸,窗台上开得流光溢彩的茶花,一个安静的阅读时间……火炉之外,我们每个人都能找一些温暖自己的事。

懂得温暖自己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也是一个快乐开朗的人,不仅仅能温暖自己,还有温暖别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