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96期(总第362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抓实预习指导 落实减负提质
■四川天府新区正兴中学代时火
聚焦 双减落地 理论·实践《教育导报》2021年第96期(总第3624期) 导报三版

■四川天府新区正兴中学  代时火

“双减”政策实施后,重复性的作业少了,课外辅导停了,但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减”,教书育人责任不能“减”,学生成长成才不能“减”,学校发展仍然要保证教学的高质量。提升课堂效益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抓好学生预习这一教学环节是关键。四川省教科院推进的自导式教学改革,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让学生把精力和时间转移到预习和自学教材上来,认为指导学生预习是整个教学流程的基础和前提,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一、重视课前预习,提升学习素质

预习对学生有三个好处。

第一,学生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如果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心中疑难点去听课,还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第二,在课前预习中,经过学生亲自探索,能体会到学习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从而磨炼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第三,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知识有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吸收,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巩固当堂课知识。

二、精准指导预习,耐心教给方法

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建模,使预习活动有章可循。

(一)细心研制预习指导单,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细化预习内容,使预习有法可依。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少而精的原则。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相对较弱,预习内容要由浅入深,教师在研制学生预习指导单时可采用避重就轻的办法,以解决下堂课的重难点为主。

明确预习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针对预习内容,教师必须提出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必须合理、明确,有可操作性。如果预习要求是以题目的形式呈现的,那必须注意题目的针对性,集中性和发现性。

精准设计预习指导单,使学生能有效完成。教师应在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驾驭教材,要明确放手交给学生的预习内容,设计分类指导的预习单。预习指导单既要有对学生预习自学方法、思路的指导,又要有简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供学习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预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提供方法,使预习有模可循。教师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要注意提供预习方法。预习可以先从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做起。

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和知识框架→找出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这些知识→找出本课重难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查一查,就是学生在预习时要通过工具书或网络查找、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加深巩固预习内容等。这样,既有助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知识,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创新预习指导监测方式,推进教学减负提质

指导学生预习、自学,存在着指导难、监督难的问题,再加上学生自觉性不高,使预习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预习难以开展下去。因此,要学生预习持之以恒,需要创新预习指导监测方式。

认真贯彻课内检查。叶圣陶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可见,课外预习,应注重课内检查,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增强其学习兴趣。

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将预习安排在课内进行。一是时间上可以保证,学生之间学习氛围也可以相互感染,教师也可以随时指点,了解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效果。如果把课内预习喻为“扶”的话,那么课外预习就是“放”。有了课内预习打下的基础,课外预习就可以放开手,放下心。

精准确定学生预习内容和教师讲授内容。这两个内容的确定是难点环节,教师切忌产生不敢放手或过度放手两个极端倾向。教师应在充分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明确预习内容和讲授内容。具备基本预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完成教学内容70%左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任务。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学生能读懂的内容就大胆交给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无法读懂的内容就留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解决。

正确处理预习与听课关系。有些学生进行预习后,听课时不专心听讲,影响听课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多方面能力。要对学生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让他们学会抓住教师讲课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使预习与听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评价反馈预习效果。评价反馈能有效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尤其加强对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的监督和检测,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师通过检查、组织交流、提问等方式,检查预习结果。在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也在检查中发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以便及时调整教学部署,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并坚持不懈。实践证明,有效地引导学生预习,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后作业负担,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阳光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