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98期(总第362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公开课后,不妨问一问学生
■孙中兵
《教育导报》2021年第98期(总第3626期) 导报三版

正如许大成老师所说,公开课后有的老师选择“躺平”;有的老师选择与同行对话评课、倾听专家说课、省察自我改课。笔者以为,公开课后,教师更需要问学生。

首先,为什么问。公开课后,我们需要与同行对话,听专家点拨,自我复盘,虚心向同行、专家学习,知不足,明方向。但是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更应该问问学生的想法。每一节公开课,老师都会精心准备,备课标、教材、教法、学生等。备学生,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真正具有适切性,同行说了不算,专家说了不算,自己说了也不算,只有学生认可,才是真的适切。因此,公开课后,我们更需要问学生。

其次,问什么。公开课后,我们问学生什么?一问学生重难点内容是否听懂,检验教学主要目标是否达成。二问学生这节课最喜欢的是什么,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三问学生这节课最不喜欢的是什么,明确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四问学生学习的课堂感悟,检验学生素养是否达成。

再次,怎么问。其一,分层次问,教学要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要求。公开课后,问学生也需要根据学生情况找不同层次的学生问。同一个问题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掌握程度不同,根据平时该科学习情况,多层次把握公开课情况。其二,分性别问,男女学生兴趣点有差异。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在一个史政地班级用篮球比赛的情境讲课,效果不理想,因为只有几个男生。公开课问学生,也需要分性别,看教学设计能否切合全体学生。其三,换情境问,教学要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公开课更是如此。通过转换情境,让学生回答,能检验是否具备知识、能力、素养。情境可以是简单情境之间的转换,可以是简单情境与复杂情境之间的转换,可以是良构情境与劣构情境的转换,也可以是系列情境的转换。

我们经常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公开课后,我们更需要明白课堂是为了学生,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学生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心灵的是敏感的。学生说好的课才是真的好。

每一次公开课结束后,我们都要问一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建议吗?你们有什么感受吗?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唯有如此,我们在教学路上才可能走得更稳、更快、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