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99期(总第362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西南石油大学积极探索总结支部工作法,以党建引领育人——
师生混编党支部带来“蝶变”效应
本报记者 鲁磊 葛仁鑫 文/图
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 推选优秀“支部工作法”《教育导报》2021年第99期(总第3627期) 导报一版

西南石油大学力学师生联合党支部开展教学“义诊”活动。

2019年夏天,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朱红钧正在国外访学。由于时差原因,他常常深夜起床,通过视频连线参加支部活动,和其他师生党员交流思想心得,远程指导学生。党支部把师生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为了克服高校党建与育人“两张皮”,避免党建活动与业务工作脱节,化解师生党员互动不足、教师党员引领学生不够等问题,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瞄准教学科研中的难点痛点,从师生支部混编破冰出发,积极探索总结支部工作法,推动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组织融合、思想融合、业务融合,培育涌现出了一批富有创造力的团队型党支部,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核”协进。

相融相促,把师生拧成一股绳

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身居内陆,远离大海,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且专业排名稳居全国前列。

成绩从何而来?这还要从2018年说起。

2018年9月,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这给党支部书记朱红钧带来更多思考:怎样抓好党支部建设,以党建“反哺”教学,提升育人实效?

针对教师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科研与教学脱节等薄弱环节,2018年12月,朱红钧所在的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率先探索让研究生党员加入教师党支部的党建新模式,打造师生混编党支部。

“改革前的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质量较低。”朱红钧说,组织生活如果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就起不到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支部学生党员唐堂对此深有感触。党支部混编前,她是硕士2018级第八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过去,学生支部的组织生活,基本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动作,党员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如果说人员的混编是一种物理融合,如何实现从物理融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切实提升育人质量,是朱红钧和党支部所有党员必须答好的“基础题”。

师生混编后,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这个“大家庭”进一步扩容,支部以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活动为“催化剂”,激发教师在学生培养中想更多办法、花更多心思。一次次谈心谈话、一节节教学示范、一场场学术论坛……在党建、教学、科研一线,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更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知心人、思想上的引路人。

同时,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推行了“双师四导”制,把支部内的育人好经验、好办法延伸到支部外,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心和指导,真正把师生拧成了一股绳。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开发蓝色国土专业技术,且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朱红钧信心坚定地说。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教师倾心育人

从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到能源安全问题,从卡脖子难题到“新铁人”精神……日前,在西南石油大学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党支部的党员活动中,该支部党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校副校长郭建春为大家带来了一堂既有专业高度又有理论深度的“形势与政策”课。

近年来,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党支部把党建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实践、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破育人中的难点问题。

郭建春是油气藏增产领域的专家,今年暑假,他带领31名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的学生,以10次石油大会战为时间线,长途跋涉9000多公里,奔赴大庆、玉门、胜利等大油田,通过前往“油田第一口井”、采访“油田第一批人”、找寻“油田第一件事”等方式,实地探寻领略“铁人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筑牢学生的科研目标和信念,提升他们科技创新动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郭建春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的研究,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要多去油田开采一线,决不能离历史和油田太“远”。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郭建春一样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创新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探索把科研与育人深度融合,潜心教学、倾心育人。在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忠建看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谁去引领学生,如何引领学生,带着问题思维来制定改革路线图,师生党支部混编试点便是破题之法。”

党建“撬动”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老师,同学们反映科研成果的提炼和表述能力还比较薄弱,希望接下来着重指导一下!”最近,在学校机电学院力学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党小组会议上,学生党员宋琼向相关教师提出了建议。

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反馈与评价在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也因评价的标准、目的以及反馈渠道等原因,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育人过程中的一个痛点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很多问题学生碍于情面,不向老师反馈。”力学师生联合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常学平说,师生混编支部让师生有了平等交流对话的机会。“我们意识到,混合支部可以成为一个‘撬动点’,推动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去年以来,力学专业把党建工作和教学评价、教师发展等工作相结合,在支部活动中融入教学“诊断”环节,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法宝,让学生党员收集同学们反映集中的学习问题,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探讨。通过这样的机制,该专业教师更加了解学情,学生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当中。

侯忠建说,为了支持全校各支部积极探索总结优秀的支部工作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学校通过建立一系列党建组织机制、搭建活动平台、制定考核评价举措,来进行保障师生混合党支部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为了答好混编改革这道“综合题”,西南石油大学提出“一院一品一特色”的活动方案,支持以混编支部为首的一大批新型党组织开展创新活动,大力支持“支部+文化”“支部+实践”“支部+平台”等党建育人模式。学校每年划拨40万元,鼓励更多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主题、活动方案、组织形式、活动载体。

近年来,学校基层党支部共提出100项创新党建活动项目、40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项目,还通过设立“党组织活动创新奖”,坚持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表彰,不断增强党支部活力。

师生党支部混编的破冰探索,带来了基层党建改革的“连锁反应”:近年来,该校一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6个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4个党支部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工作中获批“全国样板党支部”,5个基层组织获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侯忠建表示,学校接下来将进一步总结凝练优秀支部工作法,全面推动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组织融合、思想融合、业务融合,形成实践性强、示范性强的基层党建务实成果和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