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01期(总第362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拓展语文实践活动 激发师生生命光彩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小学 邱萍
《教育导报》2021年第101期(总第3629期) 导报三版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巧妙设计可以让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孩子们感受语文的魅力、生活的魅力,焕发生命的光彩。

一、活动需以教材为基础

语文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但教师只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能从课本中挖掘出有生命光彩的内容。

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从现实中看,语文课本不论从收录文章的数量、体裁、题材上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让教材物尽其用非常必要,真正实现叶圣陶所倡导的“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图文结合,妙趣横生,孩子意犹未尽。于是,我在布置作业时,让孩子通过网络搜集石头画作,并用多媒体展示,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石头画的奇特与美妙。孩子们开始亲手完成这样的佳作时,一个个跃跃欲试。我借势建议他们周末在父母的陪伴下,到河坝或石头集散地去选取造型别致的小巧石材,回家自己在石头上作画,完成习作《奇石诞生记》。在这一活动中,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了自然的神奇美好,一山一石一水一鸟都是如此奇特迷人,热爱大自然之情油然而生,探究兴趣渐浓。孩子们用眼观察,动手把玩、上色、用心体悟,真心表达,可谓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实现了在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整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二、活动需以生活为依托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名言,提示了语文和生活的深层联系。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让语文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

植树节来临之际,学校德育处通知各班用花草装扮教室。我就巧妙设计了“播种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用你的爱心,带来花草,把春请到教室来,在春意盎然的教室里学习,那是多么享受啊!孩子们精心挑选了一盆自己喜欢的花草到教室。讲台上、阳台边、书橱上都摆满了千姿百态、芳香四溢的花草,整个教室变了,由此而诞生的美文《春满我心》。有了亲身体悟,孩子们的语言丰富而华美,情感淳厚而真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爱春天、爱班集体之情。爱,走进了孩子们心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花草,知道了各式花草名及性格,并知道悉心照顾花草,长了见识,也懂得了关心。

三、活动需以体验为目标

人是时代的人,人也是环境的人,时代文化和地域文化会深深地影响人。所有时代的、传统的、地域的、时空的元素都可以注入语文实践活动,使其焕发生命的光彩。

当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孩子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感受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祖国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如长城的雄伟、兵马俑的恢宏、唐三彩的精美,都让人神往,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眼目见,亲手触摸,亲耳聆听,那印象才真切而又深刻。这样,我带着学生充分考证查阅相关资料,并从什邡周边众多遗迹如李冰陵等遗迹中选出离学校最近的留春苑作为实地考察的对象。在这一调研活动中,孩子们从堆起的陈公山感受老县令为民造福的倾心付出,从锃亮磨损的栏杆触摸到祖先曾经的脉搏,从一幅幅碑刻中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妙。孩子们收获岂是一节囿于教室的语文课所能轻易得到的。

生命的过程是丰富体验的过程。语文老师有责任开发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并合理巧妙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升华情感,提升素养,让师生一起在活动中焕发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