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14期(总第301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生阅读真的是“羚羊挂角”?
■本报记者 鲁磊
《教育导报》2016年第114期(总第3011期) 导报三版

“羚羊挂角”讲的是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时,为防止受到侵犯,以角悬树,脚不着地,觅食者难以觅得其踪影。后来引申到阅读和写作中,意思是仰仗于灵光乍现,无法进行理性的阐释,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日前,全国语文思维学建构研究论坛在四川省双流中学举行,全国语文名师、语文思维学研究者覃永恒,就语文阅读写作中的思维过程和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她看来,在语文的听说读写中,进入思维的过程,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窗户纸不难捅破,但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过程,不然语文教学始终会停在囫囵吞枣的阶段。”

语文思维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主旨

覃永恒认为,语文的思维过程,就是从感觉、体验、联想、想象到分析、分类、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她举例说,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写故乡的孩子们吃完鸭蛋,把萤火虫捉进鸭蛋壳里,引用了“囊萤映雪”的典故。

“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囊萤”的内容与课文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文风,你的看法呢?”覃永恒说,参考书中给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去掉,因为与中心相距太远;另一种是不必去掉,这正是汪曾祺的散文特色。很多老师就照着参考书跟学生这样讲了。

“那么“囊萤”的内容应不应该去掉呢?当然不能!”

在覃永恒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找出最后一段中运用了对比的句子。一句是“东晋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一句是“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文中把“练囊”与“鸭蛋壳”进行对比,突出鸭蛋壳装萤火虫的妙处,与上文“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相呼应;又把“手写卷子,字大”与现在的“新五号字”对比,说明用萤火虫照亮读书其实是可行的。两组对比,突出了鸭蛋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风物的怀念与赞美。

“在这个案例中,运用的便是抽象和概括,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更高级的分析和综合,从而概括出同类事物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和共同性质。”覃永恒说,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能够训练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抓住文章的主旨。

语文思维助学生“攻克”材料阅读

材料阅读题和材料作文,在考试中往往是分值极重而“老大难”的问题,学生往往因为不得要领,答偏、写偏。

“材料阅读和写作涉及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概括,即分解、归类,抽象、综合、比较的过程;另一部分是推理,涉及到因果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覃永恒说,如果学生能常常训练这样的思维过程,材料阅读和作文将被“攻克”。

覃永恒举了一个材料作文的例子: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相同,大儿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女仆。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洗过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走过,撇着嘴说:“这个笨女人,一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还留着梅花的印记!”女主人听后,在窗前仔细瞧了瞧,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看清楚没有,那梅花的印记,是留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也没有。”

指导学生阅读这段材料时,覃永恒首先通过分解和归类,把材料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两个儿子对女仆的不同态度;二是两个儿子眼里不同的梅花;三是女主人看到的玻璃上的梅花。

然后通过概括,舍次保主,删掉文中时间、地点等次要信息。接着通过归类和综合,从第一层交代的两个儿子的不同感情,以及第二层中“从窗前走过”没有仔细观察,推导出情感不同,对相同事物的评价和认识也不同,人们受主观情绪影响可能会忽略或弄不清事情真相。而第三层中女主人“在窗前仔细瞧了瞧”又和两个儿子“从窗前走过”形成对比。

通过三个层次的归类和综合,最后再通过推理和抽象,推导出情绪可以影响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只有抱着理性的态度,仔细观察研究,才能获得事情的真相。学生准确把握了主题,就为下一步写好材料作文打下了基础。

对材料的“解剖”应把握好度

语文课中,有一道有名的理解题,就是问学生如何理解鲁迅《故乡》中“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中,一会儿有,一会儿无,很容易把学生搅晕。”覃永恒说。

在她的教学设计中,首先用同义词“说不上”置换“无所谓”,用“没有”置换“无”,这句话就变成了“希望本就说不上有,说不上没有的。”接着,用抽象表达“希望”置换形象表达“路”,再把“走”置换为“斗争、实践”,这句话又变成了“希望本就说不上有,说不上没有。去斗争、实践的人多了,就能够实现希望。”这样一来,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就很好理解了。

理解这句话的思维过程主要是通过分析、归纳,提炼关键词句,再用易于理解的同义词、近义词进行替换,达到最终理解的目的。“通过这样细致的“解剖”,能够跨越文字中人与物的藩篱,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达到阅读中比较高的境界。”

覃永恒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解剖”的度,材料分解凌乱、分类归类不当、综合时分不清主次、片面概括、过度概括等都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把握不好“度”,也不能真正接近文章的“灵魂”。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能概括为“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也不能具体为“枯树藤老柳树昏乌鸦”。“文字本来是有美感的,我们的‘解剖’既要阐明主旨,又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覃永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