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07期(总第363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构建主副班主任协同工作机制
■高鹏
《教育导报》2021年第107期(总第3635期) 导报三版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信息化条件下影响等,势必导致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负荷与压力也越来越重。所以,突破“一班一班主任”制,选聘班级中一名或多名科任教师担任副班主任,构建“分工协作﹢师徒结对”式的主副班主任协同工作机制,由科任教师组成“班级管理共同体”共同分担班级繁重而复杂的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可否认,构建“分工协作﹢师徒结对”式的主副班主任协同工作机制,有利于消除“一班一班主任制”明显存在的人力、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有助于改善目前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中依然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如: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配备副班主任,有助于为班主任个体减压;发挥不同性别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配备学历比较高的教师担任副班主任,有助于班主任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也有助于发挥年轻人活力四射、可塑性强的优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配备年轻教师担任副班主任,是促进新教师成长和成熟的有效手段;由科任老师担任副班主任,让其承担一定的班级管理责任,可以克服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工作态度和与班级其他科任教师“老死互不往来”的弊病,做到相互配合、集思广益,增强班级管理的凝聚力,进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不同侧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管理的力度;等等。

如何把“分工协作﹢师徒结对”式的主副班主任协同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呢?

顶层设计上,学校要明确相应的管理制度,尤其要对班主任、副班主任的责权利进行界定,对班级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规范以及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等。学校通过建章立制,在明确主副班主任“师徒”关系、副班主任负有学习义务的基础上,更要清晰明确班主任与副班主任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也就是说,副班主任必须承担一定的、相应的管理责任。

“分工”是指班主任与副班主任都要认真抓好各自的常规职能工作;“协作”是指他们相互配合,积极参与落实班级整体活动的各种安排与任务。从分工的角度看,学校应将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具体化和细化,使得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学校明确某项活动的领导者是班主任,那么承担具体任务的副班主任就必须认真落实到位,自觉主动地接受学校、年级和班主任的检查与督促。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改变当前一些副班主任仅仅把自己作为班级管理的配角以及班主任的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避免不考虑班级实情和学生需要而被动、不计后果地执行命令的现象的发生。从协作的角度看,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都要明确自己所管理班级的共同的总体目标,明确自己在实现这一目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并如何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团结对方去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而不是机械地、教条地去理解和践行自己的“责任分工”。

在具体实践操作上,主副班主任协同工作机制不妨尝试以主副班主任“轮流”倒班制度——以一月为限,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到一个月的时候把所有职权都交给副班主任,依此轮换。当然,接手的副班主任在班主任任职期间作为徒弟与副手也应该主动地了解学生情况,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反之,在副班主任一月“任期”内,作为“一把手”和师傅的主班主任也应该主动辅助、指导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主副班主任队伍协同工作机制的科学构建和顺利运行,离不开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要在责任和权利对等或相应比例下对主副班主任进行激励和考评,即可以将主副班主任的职责要求与所需的班主任管理专业素质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可测评的指标并合理分配其权重。比如:和班主任一样,让副班主任也拥有岗位津贴,并有效改变主副班主任岗位津贴和奖励奖金额度普遍偏低的状况;在职称评定、荣誉获得等方面,给副班主任提供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主副班主任都能感受到获得感、荣誉感,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实现从“教书”转向“育人”。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