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15期(总第301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世界这么大我该怎么看
——读《看看这世界》
■何昕
《教育导报》2016年第115期(总第3012期) 导报四版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风行一时,引得了大众的强烈共鸣。看世界的梦想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怎么看。王小妮的《看看这世界》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她所看到的世界,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位诗人、作家看世界的方式。

普通人的方式无外乎这几种“上车睡觉、到景点拍照”、疯狂购物,还有饕餮美食。在壮美的布达拉宫旁,我曾亲耳听见一位时尚美女说:这里真没意思,除了寺庙,还是寺庙,还不如去成都看衣服。她的话使我非常感慨。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同,必然会导致看世界的方式不同,这无可厚非。但我仍然以为,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看,才能带来不一样的远方,才能有所得。否则,走遍四方和足不出户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王小妮是以诗人的敏感和女性的诗意去看的,这注定使得进入她视野的那一部分世界,有了特别的意味,更有趣、更有意思、更有价值。

在这本书里,王小妮的足迹走过欧洲、美洲、大洋洲的9个国家,还有国内的十几个省市。和普通人游历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的目的地通常不是旅游胜地,而是一些独特的地方;她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浸润当地,而不是走马观花;她的记录不是普通的游记,几乎很少有景色,更多的是人和物。

小镇、古堡、村落、旧货店、集市、监狱,甚至墓地,这些都是王小妮感兴趣的,她善于发现独特之处:各地风俗、文化的差异;欧洲的穷人什么样子;大山里的小学生三餐吃什么;陕北的农民住的窑洞,这些没有经过刻意修饰的事物都进入了她的关注范围,呈现了陌生世界的原生态生活。

王小妮的看,其实已经不仅仅限于看,更多地是探索和思考。对于打上时尚标签的左岸,她说:左岸,持续它的不落伍、不日常,更有不屈服,那是别人的世代积累,能随意转换成我们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在面临即将搬迁的巫山,看当地居民的日常,她感叹:“微微有着哀怨和未知的人们擦肩错臂,享受着老县城的每一天,活着,居然可以这么盎然有趣,心事重重。”对森严凛冽的天山,她认为:“辽阔不需要理由,自然界并不是为人而设置,只是遵循它本来的样子。人类的认知力和想象力都制约了我们,不具备进一步掌握更真理的能力。”

这些文字中流出来的情怀,有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的悲悯、对历史文化的探索。这样看到的世界,不言而喻更丰富。这样的方式,正是成千上万远行者亟待补上的课程。

也许,我们无法达到王小妮的广度和深度,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她的做法,放慢脚步,沉下心来,不再仅仅满足于肤浅的猎奇、感官的享受。否则,我们会辜负了世界赠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