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08期(总第363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警惕观念成为“双减”绊脚石
■孙中兵
《教育导报》2021年第108期(总第3636期) 导报三版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双减”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但是,少数教师因为害怕“双减”影响教学质量,担心所任教学科考试成绩出现下滑,自我“加压”,不断“创新”。上海某位初中数学老师开学时候跟家长们说:“你们要关注我的朋友圈。但是,不要转发,也不要点赞。”后来,家长们发现老师的朋友圈有“秘密”:每天发布大约20道新的题目,第二天有详细的解答过程。笔者以为,教师不变的观念是“双减”落实的绊脚石。

我认为,上述教师的“创新”缺乏对教育规律的尊重。这种“创新”背后反映的是教师功利化思维。功利化教育非常迷信题海战术,认为只要肯花时间,多刷题,一定会提高成绩。即使用考试作为衡量标准,家庭作业的多或者少,与中小学阶段的高分并无关系,有关系的是作业多的学生心理压力更大、学习态度更消极。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改变应试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彻底转变观念。

事实上,这样的“创新”剥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权利。教师“创新”的背后隐含的是我们不能让学生闲下来,学生如果没事干,就会在家睡觉、玩手机、打游戏、打篮球……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的休息,让学生周末休息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周的学习中去。当学生的睡眠不足,没有休息与闲暇,整天泡在题海中,势必会窒息其生活空间,最终沦为做题的机器。这与培养身心健康的接班人无疑是背离的。

稍微留心一下,不难发展前文中的教师“创新”的背后,折射出了教师的不学习、不研究。只能说明要提高成绩,教师除了多布置课外作业,无计可施,黔驴技穷。教师要多读书,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成绩,可以从提高课堂的效率着手,可以从作业的质量着手,可以从创新作业的形式着手,可以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着手,可以从良好的家校合作着手……无论从哪个方面着手,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开展研究,促进专业成长,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退一步讲,即使课后作业有时候是有用的,我们也不能得出课后作业对大多数学生都有用的结论。有的学生课堂作业都没有搞明白,课后作业只能加重他的负担。有的学生课堂作业完成得非常好,类似的课后作业,只是浪费时间。应该承认,有的学生不需要课后作业,有些学生不会做课后作业。

学生不是机器,不是投入多少课后作业的原材料,就能产出多少学习的产品。当下,有的教师仍然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对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教师需要确实转变观念,尊重教育规律,加强教育研究,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作业,以此为契机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形成有效合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