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15期(总第301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家校携手 少先队活动更多样
■高静
《教育导报》2016年第115期(总第3012期) 导报三版

如何使封闭的、模式化的学校教育体系与动态的、开放的社会相适应,是新时代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严峻课题。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在活动机制和组织功能上有许多优势,在打破原有的活动局限性上更具实践性、操作性和灵活性。因此,我尝试拓宽少先队工作途径,使之走进家庭,使家庭和学校携起手来,共同承担起育人的重任。

家庭角色体验,促成少先队活动家庭化

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会形成儿童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也将直接关系教育有效与否。

我带领队员进行“父母的一天”跟踪调查,体会父母生活与工作的辛劳,感受父母的爱;开展向爸妈问声好”主题活动,再用夸夸我爸爸(妈妈)”等演播、小报的形式帮助队员们体味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他们尊重、孝敬父母的情感。尤其在“一日妈妈”活动中,队员们亲身体会到了妈妈的艰辛,孩子们感触多多,收获多多。一位队员在体验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带了一天孩子,要兑牛奶、削水果、教吃饭、管喝水,还要关心拉屎撒尿、穿衣服鞋袜,孩子不乖的时候还要批评、教育、讲道理……一天下来,简直累得筋疲力尽,可妈妈却说,我还没有买菜、煮饭、做家务……哎!当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

家务岗位选择,推进少先队活动家庭化

通过感恩父母的活动,不仅激发了队员们对父母的爱,也使他们产生了要回报父母之爱的想法。“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我当家”等特色小队活动悄然兴起。一位队员在体验日记中写道:

通过这几周买菜的经历,我学会了辨认蔬菜、水果的品质优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学会了讨价还价,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以前看妈妈与小贩们讲价,我难免会露出不屑的神情,认为这是斤斤计较,缺乏君子风度。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现在终于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想想以前我还经常向父母索要名牌,心里不觉一阵歉意和悔恨。

在此基础上,队员们还全面展示了自己做家务的成果,评选出了“家务劳动小能手”。有的小队更是发挥聪明才智,承包一项或几项家务劳动,设立家务劳动岗位,与父母签订“劳动合同”,做到每月考评,赏罚分明。

家庭共学建设,保证少先队活动家庭化

终身学习是学习化社会的生存理念,因此,少先队走进学习型家庭,是必然趋势。

我们在队员中广泛开展家庭“六个一”建设,即;一个学习计划、一个学习空间、一段学习时间、一个家庭书架、一笔学习投资、一个文化爱好。在“阅读之家”的评选活动中,有队员深情地介绍:

我有一间满溢书香的小屋,这是爸爸妈妈给我打造的爱的小屋。在客厅,有爷爷亲手为我制作的书架,1—4层分类摆放了各种我喜欢的书籍。书架的最上层是爸爸妈妈的阅读书籍,还有报纸、杂志。每天做完作业,坐在这里读一本喜欢的书,就是我最享受的时光。

在队员们的带动下,逐步形成家庭共学局面。在中队的倡议下,队员们把压岁钱、零花钱用于家庭小阵地的建设,让书架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一种必需品。

家庭主题活动,升华少先队活动家庭化

每个家庭都有与之相关的纪念日,利用这些纪念日开展活动,不仅能增强家庭凝聚力,还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产生不同凡响的教育效果。

每年寒暑假的家庭旅游,由中队发起倡议,进行家庭主题旅游活动。如:读某一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到该民族聚居地走访。活动结束,各小队选代表介绍,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体味各民族的文化风情,家庭趣事穿插其间,队员们在活动中不仅愉悦了身心,也受到了一次综合性教育。

生活即教育,家庭即课堂,少先队是培养“人”的大课堂,少先队活动家庭化,就是在家庭这一特殊的少先队阵地中,队员们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教育,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固化为优秀的道德素养,从而达到“在活动中自我体验,在体验中自我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