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15期(总第364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亲子阅读:不只陪伴,还要有方法
■记者 周睿
《教育导报》2021年第115期(总第3643期) 导报二版

“双减”落地,对家长而言,“减负不减责”,家长需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陪伴孩子成长。而亲子阅读作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在“双减”政策下,重要性更加凸显。亲子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拓宽孩子的视野,还能创造更多亲子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与爱。

为切实做好“双减”工作,减轻家长焦虑,近日,成都市少城小学开展了以“‘双减’后的家庭教育指导”为主题的专项培训,邀请到成都开放大学教授苏文胜,就“‘双减’下的亲子阅读”给家长们带来具体指导和专业建议。

提升阅读能力

家长要成为会指导孩子阅读的人

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促进孩子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亲子阅读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双减”背景下,更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想要孩子爱书,家长自己先要爱书。苏文胜认为,一些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使不上劲,发挥不了作用,是因为家长本身在阅读环节上就没有过关。开展亲子阅读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这就要求家长要习惯阅读,喜欢阅读,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一个长期不阅读或不喜欢阅读的人,他就不可能具备阅读经验以及从浅到深的一种阅读能力,也就无法为孩子提供阅读的帮助。”苏文胜说。

那么,在亲子阅读中,家长需要具备怎样的协助能力?苏文胜指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大概分为四个层级:旁观者层级、人物角色层级、作者层级、批判性层级。

旁观者层级是还没有进入阅读状态,看书要么看个好奇,要么看3分钟就犯困;人物角色层级是能知道故事的情节,随着人物角色、情景变化走进故事里;作者层级是能在阅读中思考作者是怎样构造故事情节、怎样搭建整本书的知识架构的,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待人物角色的演变和文本的含义,能感知人物的发展、情节的延伸等;批判者层级则是一种反思能力,一种哲学思维能力,能判断作者所写的内容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是否有科学依据。

苏文胜表示,作为家长,至少要有介于人物角色层级和作者层级之间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阅读。

建立阅读循环模式

为孩子打造触手可及的阅读环境

亲子阅读,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还能促进孩子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但亲子阅读不是简单地读,要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讲方法。

在苏文胜看来,亲子阅读不只是把书一本本看完,它还包含了选书和回应。“选书——阅读——回应”构成亲子阅读的完整链条,不断循环往复。

选书,不只是去找几本书,它涵盖了家庭的藏书、近在手边的书,以及家中书籍陈列的方式。

首先,每个家庭要有书房,要有足够的藏书,给孩子一个少干扰、安静的阅读环境。其次,要给孩子设立一个舒适的读书角,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阅读。最后,要注意家中书籍的陈列方式,书籍不要摆放得整整齐齐,要尽可能放在孩子随手可拿的地方,并把封面摆出来,这对培养儿童早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爱好尤为关键。家长可以每周清理一次书籍,把孩子已经看完的书进行整理和调整,把最希望孩子看的书放在孩子最顺手的地方。

阅读,则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好奇心,0—12岁之间,如果孩子的阅读好奇心和兴趣没有建立起来,必须补上这堂课;中级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持久力,要坐得住、静得下、看得久;高级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鉴赏力,让孩子能自我思考,自我去认识世界。

回应,最好的方式是开展亲子读书会。阅读以后,开展20—30分钟的亲子读书会,讨论观点,分享感悟,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不愿意参加读书会怎么办?苏文胜给家长们支招:父母可以选孩子感兴趣的书先展开讨论,刻意谈一谈孩子喜欢的角色,或者故意批判孩子平时表达过的观点,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主动加入讨论中。

闲聊和写作也是回应的一种方式,是完成从说到写的一个完整的链条。当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先说,然后把最精彩的观点提出来表扬,并引导孩子将观点延伸。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只给他建议和方向,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从阅读到写作,激发孩子写作的内驱力。

培养阅读兴趣

开展有游戏感、故事感的亲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孩子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亲子阅读中。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苏文胜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在培养阅读兴趣的早期,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场景游戏、角色扮演等。家长的演讲方式、肢体行为、家长在讲故事时对细节、情节的描述水平、和孩子的互动、亲子之间串联故事的能力和演绎故事的水平,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重要的基本元素。因此,对低段孩子来说,游戏是培养兴趣最好的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段和中学时期,家长可以通过解读名著、和孩子一起探讨经典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探讨解读,就是话题的探讨。苏文胜指出,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解读名著之前,需要先训练自己的能力。首先,要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家长要多读一读好文章,可以对着镜子读,训练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提升表达能力。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不只是看书,还可以通过听故事的方式阅读,家长可以把刷手机的时间改成听故事,有了更多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去给孩子讲故事。第三,给孩子精读或讲名著之前,家长一定要先预习。尤其是阅读和表达能力较差的家长,一定要先去读一读,知道大概的情节和可能延伸讲解的方向,再去给孩子讲,才会流畅自然,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孩子对故事的认识,展现孩子的分析和思考。

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苏文胜建议,在孩子高段时期一定要读经典。“只有通过时间和历史沉淀的东西,才是最优秀的。”苏文胜说,世界名著和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些神话故事,都可以早早地让孩子去接触。“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希腊神话都可以给孩子讲,只要把你认为不好的那些元素抛弃掉,孩子喜欢的那些知识点、故事情节和人物,都是可以去跟孩子讲的。这些神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去理解生命,去认识世界。”

延伸阅读边界

在生活中去感知数学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坚持亲子阅读,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会有长足的进步。如何提升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苏文胜说,数学能力的提升,也能通过阅读来实现。

“家长不要简单地去关注孩子刷了多少题、做题的对错,而应该重点去培养孩子的数学感觉,让孩子多读一些数学书,建立逻辑思维能力。”苏文胜说,数字、加减乘除、点线面,是小学阶段最核心的几个数学元素,弄清这些基本元素,就把握了数学的原点。“数学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将生活中的场景抽象化去建模,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让孩子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由来,才能把握住数学的根本,从表面现象里找到内在规律。”

接龙、速读等数学游戏,能提升孩子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能力。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些估算游戏,比一比谁估算得准,然后再测量估算和真实数据之间的差距;还可以玩一玩“一半一半”的游戏,比如,把孩子喜欢吃的薯片分一半,再分一半……一直分下去,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无限小”的概念;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出游计划、一日的消费安排等,这些游戏其实就是从现实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桥梁,也就是数学的建模过程。

除了做游戏和看数学书,苏文胜建议,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订一些科学杂志,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这些都是构造数学理念和数学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