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18期(总第364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不用金钱 做奖励
■邱达官
《教育导报》2021年第118期(总第3646期) 导报三版

孩子在家,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课外阅读不打卡,家务也不愿做……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每当遇到以上情况,时常有家长“给钱”来哄娃。这样的教育方式,短时“有效果”,实质“很伤人”。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尽量不要用“给钱奖励”的方式,建议家长这样做:

查找原因,弄清症结

孩子的不良习惯,有诸多表现——

“贪玩”。说明孩子对其他事不感兴趣。家长此时最应做的不是“用钱”来教育,而是“激趣”,激发孩子内心活力。让孩子明白“还有比玩更重要的东西”,如读经典故事,可以开阔眼界,培养语感,让大脑更聪慧等。

“做事毛手毛脚,总是不尽如人意”。说明孩子缺少“定力”。家长应培养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的好习惯。做事有顺序,才不会手忙脚乱,影响做事效果。

“不愿多做事,干事讲条件。”家长有必要“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做力所能及的事”,既是义务,更是责任。

找到原因,家长才能对症下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育人观,才不会将孩子带偏。

榜样示范,目标导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应为孩子寻找身边可仿效的榜样,育人效果才显著。

找准榜样才能学有示范。比如,邻居姐姐放学回家就写字,帮家人做家务;隔壁哥哥天天早起读书,照顾奶奶……把身边这些真实的人和事,讲给孩子听。在家长循循善诱中,“榜样”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改变也会发生。

要让孩子形成好习惯,不是通过“给钱奖励”的方式来实现的,它需要家长对孩子严要求。比如,练习书法,按字帖,一笔一画规范端正;读课外书,每天打卡,持续跟进……这些看似刻板的要求,实则是规范行为,目标导航,这样才能确保效果。

不用金钱来激励孩子,不是拒绝奖赏孩子,而是要随时变换奖励形式,把“钱”变成不同事物,激发孩子兴趣。

可以把钱换成图书,提升孩子的阅读力。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将孩子喜欢的图书,逐本购买,孩子完成相关任务时,奖励一本书。当孩子沉浸在阅读中,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可以全家人去旅行,增进亲子关系。“双减”之下,作业少了,时间多了。周末、节假日,带着孩子一起去旅行,行走在湖光山色之中,领略书本之外丰富多彩的世界,何乐而不为?还可以和孩子同看一部剧。如果孩子喜欢看电影、电视,只要完成了相关任务,家长应满足孩子的要求。《流浪地球》《长津湖》等影视作品,都值得观看。观影结束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交流观后感,提高孩子的欣赏力,增强孩子的辨别力,强化孩子的审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