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19期(总第364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全员导师制:从“教书”到“育人”的新尝试
■本报记者夏应霞
《教育导报》2021年第119期(总第3647期) 导报三版

12月24日,在成都高新区新华学校“全员导师制”学期研讨暨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论坛活动上,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德育与师德研究部主任李敏就对上海市正在实施的“全员导师制”进行了全面讲解。新华学校教师也将自己特色化的全员导师行动进行了展示和汇报。相关问题专家、成都市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社区代表以及家长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

活动中,“何谓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十大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校一校一策可具体作为点”等新概念和探索,在“双减”的时代背景下,上海的做法给四川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

◆何谓中小学全员导师制

经过前期试点,全员导师制今年秋季学期在上海中小学全面推行。教师作为导师肩负双重责任——既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指导他们全面发展,疏解学业压力、增强成长信心;也要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

“全员导师制是个新概念,但不是一个新事物。”李敏介绍,全员导师制指中小学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

李敏进一步解释,全面导师制呈现为“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家长人人联导师”,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础上的师生双向成长。

全员导师制的问题导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难以同时兼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科教师育人功能的挖掘和发挥不够,“重教书,轻育人”;学校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和不科学的家校沟通加剧学生压力和家长焦虑;学生成长中求助意识和社会支持不足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频发。

全员导师制目标导向,一是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提升教师的育人责任感、效能感和成就感;二是要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三是缓解家长焦虑,促进亲子和谐,释放成长压力,增强学生信心;四是完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中小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推行全员导师制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理念,是‘双减’背景下学校转变育人方式的主动作为。”把全员导师制引入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校长朱祥勇说,“‘导师’与‘老师’虽一字之差,但实现了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互选。面对青少年成长的烦恼,不论学业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导师们都能给予孩子特色化的指导,为孩子找到生命中的另一束亮光,帮助孩子更自信、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全员导师制的十大关键问题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成立了“中小学全员导师项目组”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他们从导师的基本职责和支持性的机制建设着手,梳理了全员导师制的十大关键问题和应对策略。

问题一:谁做导师?上海的做法是,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学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倡导落实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家校沟通协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

问题二:学校如何配备导师?基本策略是: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学校建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组织架构,在确保“学生人人都有导师”的前提下,根据学校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自主确定师生匹配方式。比如学校统筹下的双向选择,教学载体下的班级匹配,强弱结合的导师团队,特需定向的推荐导师,培养感情的随机抽选等。

问题三:班主任、导师、学科教师各有怎样的角色定位?基本观点是:明确边界、分工合作,用好“班主任”和“导师团”。班主任、导师、学科教师要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协同育人。学校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班级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集体研讨对处境困难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

问题四:导师的基本职责是什么?在落实成为“良师益友”和做好“家校沟通”两个基本职责的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引等。

问题五:导师的工作任务是否有“规定动作”?有“三个一”的规定动作:开学前,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和开展家校沟通;在每期末,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闪光点”为导向,撰写人性化的“成长寄语”向学生和家长书面反馈。

问题六:实施全员导师制后,家校沟通管理会发生怎样变化?学校家校沟通将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归口管理”,原则上由班主任和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工作,并主要由导师开展家校沟通。

问题七:如何为全员导师制匹配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单元设计与作业管理一体化,严格落实“教考一致”。

问题八:导师怎样获得专业支持?建立研训制度、配备专业资源,为导师赋能。市区校三级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等。

问题九:实施全员导师制还有哪些激励和支持措施?为了强化保障措施,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还要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和建立校长书记的责任考核制度。

问题十:推行全员导师可能面临那些困难和风险点?李敏说,主要还在于教师对此的接受度和认同度、教师匹配机制以及确保“教考一致”有效落地的问题。

最后,在“一校一策”聚焦点上,要多元主体合力,组建导师团队;突破匹配难点,满足多元需求;创新工作机制,持续增效赋能;捕捉生动案例,关注成果导向。

“融入集体,团队协作”,新华学校教师李亚男的导师组活动现场。(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