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19期(总第364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教师”走向“导师”
——成都高新区新华学校“全员导师制”探索
■朱祥勇
《教育导报》2021年第119期(总第3647期) 导报三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生生都有导师,人人都是导师”的基本原则,培养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成为陪伴式导师

全员导师制作为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将推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彰显。

在全员导师制的框架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科学开展教学和作业管理,实现“减负增效”;不“甩锅”、不转嫁责任、不加剧焦虑,不成为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评价场”。在学生层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面向人人提供陪伴、关怀、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全员参与构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守护网,加强心理健康问题和极端事件的预防。在教师层面,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明确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陪伴式关怀,提高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的能力,为家长、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切实缓解家长过度的教育压力和焦虑。基于科学开展家校沟通,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避免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和谐亲子关系建立。

实施:体现“四导”原则

全员导师制的实施,致力于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陪伴式关怀,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体现为“四导”。

一是思想引导,结合学生心理特征,系统设计导师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筑牢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二是心理疏导,关心每一个孩子,通过各方信息汇总,关注每一个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用专业的眼光科学方法疏导学生心理。三是生活指导,形成1-9年级的生活指导方案,抓住典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四是学习辅导,系统思考“双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上下功夫,研究“学教考”一致,实施等第制评价。

效果:建立成长型师生关系

落实“三个一”:一次家访、一次谈心和一条个性化《成长寄语》。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充分发挥导师引领作用,护航学生成长。

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

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德育处。

下一步,我们将陆续开展“成长经典”等系列活动。导师一如既往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在互动学习、沟通交流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以“导师”的身份陪伴孩子,建立真正的成长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