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蒲雨摄
●盐道街中学:建德育课程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这是当前学校聚焦、着力的根本性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德育体系,实现德育课程化、活动化,并与其他学科实现协同育人?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做出了值得借鉴的探索——2017年开始,学校在调查论证基础上,梳理各级德育活动,化零为整,构建中学6年德育活动课程目标体系,建立三级德育活动和微型德育活动,实现协同育人。
——1月26日《盐道街中学:建德育课程体系为师生成长赋能》
●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大科创”教育
自建校以来,学校历经科技活动→科技教育→科创教育→“大科创”教育的发展嬗变,并于2009年开始以“大科创”课题研究带动工作推进,把科创教育生成的开放、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渗透到各类课程以及教育过程中,打破传统科技教育的时空限制,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体现在各类课程之中,实现科创教育与各类课程的相互融合,让科创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3月4日《大科创教育:重塑教师成长之路》●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全阅读”课程体系
自2008年金牛区启动儿童阅读行动计划之后,阅读就成为学校的关键词。十余年的时间里,从丰富的阅读活动,到安静的阅读课堂,再到特色的阅读课程——经历了阅读活动化、课堂化,正逐渐走向课程化的发展。经过持续努力,我们构建了“全阅读”的课程体系,在阅读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4月22日《全阅读:让学习在校园真实发生》
●成都高新新华学校:“课程统整”探索
学校近年来打造融创课堂,开发融创课程。去年,该校“基于学科大概念的一体化课程研究”在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立项。课题从学科课程角度,以“大概念”为抓手,使学校课程走向九年一贯一体化序列,力图融通九年一贯学科课程教学,为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寻找到一条有效路径——让课程走向学段融通,让课堂走向学科本源,让学习走向学生思维深处,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6月24日《从零碎走向融合用课程串起成长》
●石室中学:“立足千年石室厚植家国情怀”
成都石室中学迄今已有2162年的历史。2000多年来,石室中学的办学地址从未搬迁,办学历史从未中断,创造了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奇迹,被誉为中国教育的“活化石”。学校在实践探索“立足千年石室厚植家国情怀”文化育人策略的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发掘石室历史文化中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素材;另一方面则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为当代教育教学活动所用。依托石室历史文化,以“有机融合”“环境浸润”“榜样示范”“考察探究”“践行服务”五策略为主要路径,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7月6日《“家国情怀”为炬点亮学生未来》
●苍溪中学:高中“整本书阅读”实践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学习任务群——一方面,学生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自己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的对话,不断加深自己对作品语言与内涵的思考;另一方面,学生阅读的对象具有多样性,阅读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8月26日《把真正的阅读课还给高中生》
●成都市中和中学:潜能教育研究
发现、激发、发展并释放人的潜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基础教育无法回避并着力解决的难题。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下,既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提高综合素质,又要面对具有差异化的个体进行个性发展,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发现、激发、提升能力。……从2006年开始,成都市中和中学在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促进中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的课堂变革实践研究”等4个省、市、区(县)级课题的支撑下,持续对“潜能教育”进行了15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此项研究使这所办学90年的学校焕发了生机,为中学生潜能教育提供了一项教学变革的校本实践。
——9月14日《潜能教育: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实践》
●南充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经验积累有限,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在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有的集中在面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缺乏内在专业性;有的教育内容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规律不相符;有的把心理教育做成了单一的德育工作;有的把重点放在心理健康辅导上面或者筛查心理障碍的学生;有的因激励机制不足、有限的心理老师还转行做其他工作。在未来中小学校需要发展一套机制上的全面完善的心理体系和整体布局来规避这些问题。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方位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成为大势所趋。
——12月16日《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