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20期(总第364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成都理工大学古地理研究室教工党支部
“四融四塑”促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 推选优秀“支部工作法”《教育导报》2021年第120期(总第3648期) 导报一版

今年10月25日,成都理工大学古地理研究室教工党支部组织党员看望了沉积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听老先生聊精彩的学习科研经历。这是该支部组织开展的系列“向学院前辈学习致敬”活动之一,旨在充分发挥沉积院老前辈的榜样作用。

古地理研究室的老一辈是我国沉积古地理领域的奠基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沉积古地理不仅成为成都理工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更持续引领我国应用古地理研究的学科前沿。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的学科竞争以及学校“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要求,如何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为此,研究室教工党支部围绕“党建+”这一课题,探索实行“四融四塑”工作法,使学科文化传承、人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四个重点业务工作与支部党建相融互促。

党建+文化传承

塑造浓郁思想文化氛围

支部坚持抓好党员思想建设,将营造浓郁的思想文化氛围视为支部活动的魂,积极开展思想文化建设工作。

传承民族自信文化。支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组织开展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典型案例学习,让每个党员认识到当前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前景以及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组织支部党员前往遵义追寻红色印记,将科学文化自信根植人心。汲取学科攀登精神。支部将挖掘、学习和传承学科自身的文化精神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党员观看电影《攀登者》,学习成理人用血肉铸造的校园攀登精神;将党史学习与学科史学习有机结合。

党建+人才建设

塑造团结向上的教研团队

支部深入贯彻学校人才强校2 .0行动计划,将落实好学校人才引育过程中的基础对接服务放在研究室学科建设工作的首位。每位党员合力打好人才引进“三张牌”,即优势学科文化宣传吸引人的“文化牌”、真诚温暖贴心相待感动人的“感情牌”、助力人才成长发展留住人的“政策牌”。

同时,细致地为人才事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支部积极为人才的科学事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特别是对新进人才,第一时间解答他们在环境适应、项目申请、职称评审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让人才留得住。

党建+科学研究

塑造勇于探索的创新生态

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是研究室的主体工作,支部活动时刻离不开科研创新这一主题。研究室在领军科学家的带领下,充分研究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确定了信息大数据与沉积古地理交叉的未来数字古地理发展方向,在人才引进、团队组建和科研导向方面都围绕这一学科定位进行布局。

支部还在学院安排部署下,带头组织多名骨干老师联动本学院、学校科发院、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交叉学科的平台建设,联合成功申请自然资源部深时地理环境重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党建+社会服务

塑造服务国家需求的家国情怀

支部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谋划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瞄准国家油气战略需求,将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勘探作为沉积古地理研究的重要面向,与油田公司开展应用合作研究,有效服务国家油气勘探需求。

支部还将高层次人才培养定为研究室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建设工作。积极按照学校和学院要求组织培养方案调整等工作,开展“沉积岩石学”四川省一流课程建设,率先推进“地学大数据挖掘及应用”等课程建设。

(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