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4期(总第365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谁错了
■叶雪
《教育导报》2022年第4期(总第3652期) 导报三版

回到老家,邻居一个3岁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是我见过最有叛逆性的孩子。他说话迟,很多词说得不太清楚,常常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奶奶、妈妈也宠他。只要他脸色一变或是大声尖叫,马上满足他的各种愿望。我发现他把“不”这个字说得准确而响亮。散步时,走几步就不走了,非得让妈妈抱,妈妈说:“自己走。”他头一偏,说:“不。”玩不了几分钟,嘴馋,想喝牛奶,妈妈说:“你刚吃了水果,等会儿再喝。”他一边哭一边喊:“不。”他手里有几颗葡萄,让他分享给姐姐一颗,他手一背,大声说:“不。”

有人说,3岁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常常用“不”来表达。可我却不以为然,拿这个邻居的孩子来说,他的表现仅仅是因为叛逆吗?他做事是那么任性,稍微有不如意,即大喊“不”,他甚至看起来是那么自私,连最亲爱的妈妈也不会分享。在他的认知里,他是世界的中心,他不知道怎样与周围的人、事共处,不遵守任何规则。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里的孩子们。

刚接一年级的同事,哭笑不得,说现在的孩子真难教。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说不得,碰不得。疫情期间,家长不能送孩子入校,这是规定,可是,一个一年级的女生在校门口牵着爷爷的手,嘤嘤地哭。值周老师上前询问,原来,孩子有点感冒,已没有大碍,非得让爷爷送进学校。老师一开导,孩子破涕为笑,愿意跟老师进教室。这边,爷爷却万般不舍,硬要往里闯:“我把她送进教室就出来。”老师一再解释,老人就是不听,这又是谁不遵守规则呢?

我教四年级时,班里就有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叶老师,我的孩子叛逆了,你说什么,他都跟你反着干,我也管不了,一做作业就瞎做,手机拿在手里,几个小时都不舍得放下。孩子大了,打不是办法,可是讲道理,他根本不听。你帮我批评批评他,他听你的。”

我了解过这部分家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当孩子还小时,孩子的生活中没有任何规矩。如果孩子做完作业,想玩多久游戏就玩多久。如果成绩考得好,家长一高兴,玩具说买就买。如果遇到家长心情不好,孩子不仅手机玩不了,还得挨一顿骂。小时候,家长能用权威控制孩子,表面上,亲子关系和睦,却忽略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孩子慢慢变得任性、无礼。长大了,就把孩子的一切行为推给叛逆,这到底是谁的错?

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进一步思考:孩子在大人身边学会成长。他们跌跌撞撞与周围的世界联系,试探着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边抬头看大人的反应。如果我们因为他们太小,就帮他们找借口,认为他们不用遵守规则,孩子的理解就会混乱。在我们埋怨孩子任性、叛逆、无礼时,我们才摆出一副说教的面孔,为时已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人以平和的态度,坚持正确的观点,坚决地执行,孩子才会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