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比以往更期待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在当下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耕耘多,收获少,辛勤付出,获得感不强。这表明,躺赢不可能,“勤劳”也未必能“致富”。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从事的是一个需要边做边想、且行且思的职业,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在成长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那么,怎样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呢?
首先,要聚焦问题思考。就是坚持两点与重点的统一,集中精力思考重要问题。日常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使时间碎片化,它分散和消耗你的精力,让你失去驾驭感,陷入被问题缠绕的被动应付中。如何走出这一困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做重要的事。时间管理理论指出,我们遇到的问题分为“紧急问题”和“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和解决,但那些“重要问题”更能决定思考和解决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优化时间分配,在处理好紧急问题的同时,善于梳理和概括出重要问题,并认真思考解决它。如我们每天都要“备课本”,这是不能懈怠的事情。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概括出“课本是什么”“如何用教材编路引导教师教路”“国家为什么重视教材的统编”等重要问题;又如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我们的教学日常,但贯穿在“日常”中的“恒常”是什么呢?就是“作业如何优化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作业如何批改更有效”等重要问题。二是持续想一个问题。马克思说,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集中注意力,增加思考的长度,用一段时间对一个重要问题做持续思考,才能想得有深度和广度,想出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才能收获持之以恒、掘井及泉的思考效益。我们都知道“质由量出”的哲学道理,用在思考问题上,就是持续思考收获的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相加,还有思考的积累和叠加,思考的转化和升华。
其次,要提升思考品质。就是坚持学与思的统一,有品质地想一个问题。从某种意义说,成长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转化和优化。但这种转化和优化不是自然发生的,它需要自觉地训练。训练的方式很多,而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方式。通过阅读,我们能提升思考的速度,让我们不“重复想”,而是“接着想”,少走弯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苦思冥想和艰辛摸索,感悟古人所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思考智慧。阅读还能提升思考的高度,叶澜教授说过,一线老师总以为自己最了解课堂。但实际上,许多老师由于生活在传统“偏见”或“先见”的影子里,被狭隘的经验所“遮蔽”,自己认为的课堂之“是”,对于新课程来说,可能恰恰是课堂之“非”。多读教育经典,学习教育理论,有助于我们走向崭新的教育视界,自觉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发现教育的真实面貌,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因此,在思考过程中,我们要阅读教育经典,听听大师怎么说;需要阅读专业期刊,听听全国优秀同行怎么说,自觉在阅读中汲取思考的营养,提升思考的品质。那种认为“绕开阅读也能成长”的想法,是一种误区和错觉。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放弃了阅读,也就拒绝了思考,远离了成长。
再次,要表达思考过程。就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关注自己想成了什么。思考诚可贵,表达价更高!那些善于思考的老师,都有很强的产品意识或成果意识,他们不仅重视“想什么”,更重视“想成了什么”,不仅关注“如何思考”,而且关注“如何表达”。为此,善于思考的老师要树立三种观念。“表达需形式”。表达是思考的社会化行为,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写论文、做课题、开讲座等都是思考的表达形式。它们虽然都源于实践,始于问题,行于思考,成于修改,但毕竟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因此要高度重视形式对内容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学会量体裁衣,自觉为内容寻求恰当的表达形式。如开讲座,要有“他者”的立场和视角,不能我行我素,自说自话。如写论文,就要关注期刊的选题要求和投稿规范等等。“表达促深化”。表达是思考的可视化,是思考走向成熟的“最后一公里”,它不是简单地输出,而是一种深度加工,我们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只有到了“表达”环节,才发现还可以更周密、更丰富、更深刻。“表达即修改”。现象学家范梅南有一句名言,“写作就是修改。”这句话不仅提升了表达的尊严,同时也警醒我们,表达不能草率和随意,它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推敲和斟酌,需要揣摩和拿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借助“表达”这一环节让思考绽放和增值。
最后,要应用思考成果。就是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在实践中看想得对不对、好不好。应用让思考有目的。善于思考的老师不安于现状,总是与时俱进,把自己的思考应用到教学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实践,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一位特级教师说得好,“低层次的驾轻就熟是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应用思考就是不断挑战自我,和“低层次的驾轻就熟”作斗争,自觉走出成长舒适区,应用让思考接地气。让思考有源头活水,能够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汲取资源和动力,技巧和方法,让思考拥有“情境感”和“现场感”,拥有人间烟火的温度和亮度。应用让思考有底气。我曾问过一位开讲座的老师,你讲座的语气为何那样坚定?他说,这是因为我无论是做讲座,还是写文章,从不说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就是说,在应用中,他的思考和表达得到了检验和修正,他拥有了一份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他的表达因此更有勇气,也更有底气。
由此可见,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并不就是为了写论文、做课题、开讲座,这些都会产生的,但它们是副产品,而最大的收获是教师通过丰盈自己来丰富课堂,通过提升精神品质来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品质。一位教育家曾说,思考如果不能转化为爱,还要思考干什么。同样,我要说,思考如果不能惠及学生和成长自我,还要思考干什么。新的一年,愿我们携手同行,上下求索,驰而不息,做一名善思考的老师,不断寻找和仰望成长的星辰大海,在教育的大地上优雅成诗!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