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9期(总第365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善用在线教育资源 提升教育教学效能
■陕昌群
《教育导报》2022年第9期(总第3657期) 导报三版
2020年应对突发新冠疫情,全国近2亿中小学生和1000多万教师共同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在线教育实践,让每一位老师对在线教育不再陌生。后疫情时代,教育回归原生态,但是,这场因疫情引起的在线教育实践,正在深刻影响未来教育理念和教学变革。“互联网+教育”背景下,5 G,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发展也势不可挡。如何更好运用在线教育,提升教育效能呢?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大数据与监测评估研究所资源数据中心副主任陕昌群从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传统课堂效能、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

关于队伍建设——

提升在线教育技能,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传统教室中面对面授课,在线教育有太多不同,时空分离是最大的痛。教室里,老师的一个眼神就可以管住走神的小朋友,可是在网络云端,教师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如何进行在线课堂管理,如何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认为,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一是加强互动,线上一样可以交流互动。课前,可以和学生聊聊天,指导上课要求,监测环境设备情况,做好上课的情绪引导、精神与心理准备,甚至可以做一个调查问卷的二维码,检测一下学情,做到心中有数。课中,可以通过连麦、评论区留言、随堂测等方式,以及语言上的引导与交流,与线上学生交流,心中一定要有学生。课后,还可以留一些拓展资料供学生练习。

二是增强设计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教师“眼神杀”,要让学生专注于学习,除了自律性特别好的孩子外,还真难。但是,举三个成功吸引学生专注学习的在线课堂案例——

一节语文在线课,老师和颜悦色,严谨认真,仔细进行复习总结。只是,老师说话风格很像唐僧。线上,学生的听课质量就不容乐观了,整堂课都在评论区聊天。只有少数自律性强的孩子在一直跟随学习。

一节数学在线课,老师娓娓道来,设计了让同学们思考并快速在评论区打出答案的要求。同学们的思路就这样被牢牢抓住。一开始有些乱发言的学生,到后面被回答问题的学生带到学习路上来了。在线教学,引导的方式很重要,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很关键。

一节英语在线课,知识系统比较复杂,语言知识杂而枯燥。老师以孩子们的兴趣和听课状态为出发点,精心设计。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与答题,还精心准备了英文歌曲,结合歌词的填写让孩子们学以致用,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很好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三个案例,第一节语文课,就还是传统教学思维,教师主讲,忽略了学生,更何况是在线学生;第二节数学,引导与带动很好,尊重学生思考力及表现力。有不少老师授课时很关注评论区发言情况,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效果很好。而那节英语课,讲授枯燥知识,却精心设计了英文歌词填写环节,抓住孩子的心,设计的效果明显。

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具有在线课堂设计意识,更好选择手段,抓得住远端学生的心。

三是教学内容要经典、精彩。这是长期淬炼的真功夫,与教师的学养、修炼有关。同样是一节在线语文课,教师讲授习作,他所引用的每一个案例,均来自经典,极具说服力。这体现了教师阅读的广度与思想的深度,这样的课堂,闪耀着理性的光辉,非常吸引人!有幸看过施一公的网课,非常“抓人”。他带领学生走进生命科学最前沿的研究,给出最有吸引力的挑战。我想,如果学科教师能够关注学科前沿研究,关注生活应用,关注学科魅力与趣味,学生一定会被深深吸引,而远远超越针对考试、做题的日常。

2

关于课堂教学——

融合应用在线教育资源,提升传统课堂效能

做教师,不但自己要深入钻研,提升课堂效益;更要善于借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信息素养好、有大资源意识的老师,会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也让教学更省力、更高效,真正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减负提质。在线教育资源,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比如,微课使用,最有效和省力的应是任教多个班的学科老师,可以自己录制微课,也可以利用网络上微课资源,把教师讲的部分让学生看微课学习,而自己可以尝试做一位助教,去解决那些有问题学生的疑难,课堂个性而高效。

再比如,成都市的七中网校、石室祥云网校,还有四川云教,面向很多学校进行学科课堂直播,或者录播,边远薄弱地区老师如果能够使用好这种在线资源,会很好引领学生,而教师自己也可以做课堂助教。着重课前的辅导、课后的深化落实,这种方式教学下,发挥了双师教学不同功效,圆了很多学生的大学梦,让偏远地区孩子的人生得到改变。

再如,成都数字学校的免费公益直播资源,依托成都市教科院组织的专家团队,梳理各学科知识要点及核心素养,组织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数校的课程区别于学校全日制课程,重点在单元知识能力整合提升、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科素养、发展思维品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源于课内生发,重在课外拓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深化。如果学生能够一直跟随其课程学习,相当于享受到全市名师的教学,对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定是有助益的。聪明的老师是善于将这种资源与自己传统教学融合起来统筹实施的。

有这种在线教育意识与实践的老师,一定也会带给学生一种素养——善于在互联网世界中学习,去寻找资源,学会自我学习,突破教室与教师的局限,从而走向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

3

关于教师素养——

善用在线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互联网+”影响下,学校教育正由班级授课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转变。因此,教师必须更新理念,主动创新,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变革。而在线资源,不仅有面向学生的资源,也有大量面向教师的在线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成都市的“微师培”,是专门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的微培训,让每位老师看手机就能知道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怎么讲、怎么练,对于老师们课堂教学特别有指导价值,深受成都市教师喜爱。

这些年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四川省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获奖作品,多是各地的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优秀案例,老师们应主动到国家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上去多观摩、多学习体会,看课、评课、议课。

中国大学的慕课、网易公开课、 TED视频、哔哩哔哩等各种在线平台,有着非常精彩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们想学习,随时都可以学习提升——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教育的大好福利。

当然,还有疫情后应运而生的互联网教研,本地教研、联片教研、跨区域教研活动,更是整合各地的资源,以及各种大型会议、论坛的直播活动等,都是老师们打开视野,启迪思维的好活动、好资源,老师们要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学习,一定会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充实美好。

结语

疫情之下的直播课成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练兵场,所有老师一起站在了直播教学的起跑线。虽然有不少狼狈难忘的情形,但很多人有了在线教学的体验与感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融合,使教育的形态、管理和模式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育变革向资源共享化、行为数据化、时空灵活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的在线网络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新时代的老师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者单位: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